-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案-食品掺伪分的检验
课程名称 食品安全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十二章 食品中有害成分测定 张怡 所属系(部) 药学系 所属教研室 药分教研室 职称 助教 授课时间 2013年10月29日 第九周 星期二 第6-7节 第1次课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班级 药剂 专业(本科□√ 专科□)11级 药剂 班 教学课型? 理论课□√ 实验课□ 见习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其它□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钟耀广主编、食品安全学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食品中内源性毒素有毒微生物加工、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内源性毒素有毒微生物加工、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概念食品中有毒微生物的测定加工、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 讨论法□ 启发式□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 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其他□ 教学手段(请打√选择):
板书□ √实物□ 标本□ 挂图□ 模型□ 投影□ 幻灯□√ 录像□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
第十二章 食品中有害成分测定
(1)麻痹性贝类毒素 PSP
--病原藻:主要来自海洋中的单细胞甲藻,其所产生的毒素为巨蚌毒素
石房蛤毒素(STX)
新石房蛤毒素(neo-STX)
膝沟藻毒素(GTX)
病原藻: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中毒发生率最高的一种贝毒,目前已分离出20 种毒性成份,依基因的相似性分为了3 类:石房蛤毒素(STX),新石房蛤毒素(neo-STX),膝沟藻毒素(GTX)。它们都是以石房蛤毒素(STX)为骨架,由于取代基不同而衍生出多种化合物,其毒性也略有差异
--中毒症状:包括唇舌麻木感、皮肤刺痛、晕眩、言语困难、四肢末端灼热感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因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而致死。一般而言,如经24小时仍能存活且无并发症者,预后良好。
不同的毒性成分其毒害性的强度亦不同,以鼷xī鼠腹膜内注射实验,结果显示致死剂量为16 MU / μmole到2045 MU/μmole,其中MU(mouse unit)为老鼠单位,用来表示巨蚌毒素的毒性强度;1个老鼠单位代表以腹膜内注射方式使一只20克的鼷鼠在15分钟内致死的剂量。
Eg:麻痹性贝毒常见于淡菜、蛤蜊、扇贝等双壳贝类。
(2)腹泻性贝类毒素 DSP
病源藻:为Dinophysis spp.,其所产生的毒素为多元醚化合物:软海绵酸(OA)及其衍生物鳍藻毒素(DTX)1~3,蛤毒素(PTX)1~7,虾夷扇贝毒素(YTX)(包括:okadaic acid (OA)、dinophysis toxin (DTX)、pectenotoxin (PTX)及yessotoxin (YTX))
中毒症状:毒之潜伏期与摄取的毒素量有关,一般约为30分钟至2~3小时内,主要为消化系统不适症状,包括反胃、呕吐、下痢及腹痛,并伴随着畏寒、头痛、发热等症状,症状至多持续2~3天。一般而言,腹泻性贝类中毒并不会造成死亡,其预后良好且无并发症。
例子:腹泻性贝毒素常见于淡菜、牡蛎(oysters)、日月贝(scallops)等贝类。
它主要来自于鳍藻属( Di nophysis),它们在世界许多海域都可生长
(3)神经性贝类毒素
病源藻:Ptychodiscus brevis从短裸甲藻,毒素以脂溶性且耐热的BTX为主
BTX主要为持续的刺激神经,导致神经肌肉末稍之抑制。中毒之潜伏期与摄取的毒素量有关,一般约为数min至数hour内。
主要为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包括下痢、呕吐、腹痛、腹泻、口舌麻木刺痛、肌肉酸痛、晕眩、冷热感异常、运动失调、头痛、倦怠等,症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一般而言,神经性贝类中毒并不会造成死亡,其预后良好,仅少数患者会有副作用。
神经性贝类毒素是贝类毒素中唯一的可以通过吸入导致中毒的毒素。
神经性贝类毒素的毒理是:与麻痹性毒素相似 ,作用于钠通道 ,引起钠通道维持开放状态 ,从而引起钠离子内流 ,造成神经细胞膜去极化。
目前 ,对新鲜的、 冷冻的或罐装制品的牡蛎、 蛤类和贻贝的神经性贝类毒素最大允许限量为 20MU/ 100g
(4)健忘性贝类毒素
病源藻:为菱形藻科中的拟菱形藻属和菱形藻中硅藻的某些种,毒素以软骨藻酸(DA)为主
中毒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神经系统症状则约48小时内出现,主要症状为记忆丧失、心律不齐、半身麻痹等;严重者则会产生痉挛及昏迷;老年且出现严重神经症状之患者较易导致死,死亡率约2 %。
(5)新型贝类毒素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