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与理财产品创新发展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投行与理财产品创新发展研究.doc

投行与理财产品创新发展研究   摘要:自2004年诞生以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获得快速发展,一方面是由国内庞大的理财投资需求造成,另一方面包括银行也希望通过提供有别于传统存、贷款的投行产品和理财产品来牢牢维系住资产端客户和负债端客户。随着整个社会对投行业务和理财业务越来越重视,国内银行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交易模式创新来规避监管,通过现有产品的精细化设计来形成核心竞争力,通过开拓合作渠道和项目来维护现有市场份额。   关键词:投行 理财产品 研究   2013年以来企业和政府部门传统债务融资的空间被大大压缩,另一方面债券违约的警报声打破了刚性兑付的惯性思维。   对于银行投行部门来说,如何积极应对这种复杂的局势,甚至从中走出一条投行创新之路,成为每个银行投行部人员都关注的现实问题。   一、理财产品的形成和研究   投资银行是最典型的投资性金融机构,一般认为,投资银行是在资本市场上为发行债券、股票、筹集长期资金提供中介服务的金融机构,业务主要包括证券承销、公司(资产)并购和重组、公司理财、基金管理等。不同于商业银行的是,投资银行主要服务于直接融资,其收益主要来源于服务手续费和佣金等。   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立足于自身对政策和市场信息敏锐的洞察力、深厚的金融知识、丰富的渠道资源,借助于市场资金,通过市场合作,为客户提供深度金融服务。   理财产品是指由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约定进行投资及获取收益的金融产品。中国的理财产品是近几年来新产生的金融现象,但自2004年初创至今,成长速度迅速,尤其是2008年以来,在4万亿的流动性刺激下,债务融资市场进入黄金时期,各金融机构的投行业务和理财业务也从中受益匪浅。据估计2015年,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30000款,而发行规模更是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已经大到足以对中国的经济金融产生显著性影响。   从金融脱媒的角度来说,在当前居民脱媒化渠道还很有限的情况下,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是主动出让利益给广大存款人,看起来像是自挖墙角,应该并无动力推出理财产品的,然而实际上,银行理财产品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均有其快速发展的必然性。   (一)供给方面   2006年以后,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的膨胀非常快速,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监管套利驱动,主要是信贷额度监管套利驱动。   信贷额度套利为银行带来多方面收益:一是通过信贷资产的(类)证券化、表外化,银行腾出新的信贷额度,以满足客户需求,而且,资产(类)证券化也能够为银行贡献较好的中间业务收入,迎合了银行优化业务结构的需求。二是证券化的信贷资产被移出资产负债表,在现有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下不再占用或是仅部分占用资本,这方面收益也为银行所看重。三是表外化的信贷资产可以不用计提拨备或部分计提拨备。   (二)需求方面   出于应对未来风险的考虑,中国居民配置在现金和存款上的金融资产占比显著偏高,但在中国长期的利率管制环境下,存款收益被严重压低,从而构成存款脱媒化的需求动力。据分析,人均GDP数字与存款在居民金融资产中的占比之间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未来中国经济的继续成长和人均GDP水平的持续提高,大量的存款将会脱媒,而寻求资产管理服务。   中国居民金融资产的脱媒需求,是为了替代存款、获取更高的回报率,但对显著加大风险资产特别是股权资产的配置比例的意愿相对不是那么强烈,而隐含银行信用背书的银行理财产品,则很好的迎合了社会资金的脱媒和财富管理需求。可见,理财产品的增长代表了存款脱媒的长期趋势,也是短期内应对通胀带来的负利率的理财需求的集中快速释放。   然而,银行理财产品在受到投资者依赖和追捧的同时,也蕴含着流动性风险和或有负债风险,在极端情境下可能构成重大危机,监管部门对于理财产品进行了持续的监管和规范,不但是出于控制风险的目的,也包括维护现有监管框架的有效性、防止监管套利、防止银行恶性存款竞争等意图。   二、理财市场的发展和监管政策的跟进   从2010年下半年以来,银监会对理财产品的运作进行了持续的规范,但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套利行为禁而不止。究其原因,一是银行理财业务不断通过金融创新规避监管创新,二是监管层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鼓励和支持银行做大理财产品的,这既可以成为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也可以帮助银行业更好应对脱媒化挑战。   因此,预计未来监管的重点仍将会放在规范各类金融资产受益权、信贷资产转让方面,因为这是最挑战信贷管控体制有效性,也最容易造成风险传染的环节。但由于理财产品涉及了一行三会各自分管的广义投行业务,这意味着银行仍然可以通过创新来绕过新的监管措施。所以,理财产品背后反映是金融自由化的市场需求,而从国外金融创新经验来看,在这强大需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