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四种鉴赏方法 感悟式鉴赏 形式鉴赏 社会学鉴赏 比较式鉴赏 感悟式鉴赏 感悟式鉴赏就是把思维和激情深切投入画面的观赏方式 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 形式鉴赏 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形体等。 莲池(油画 布面 1899)(法国)莫奈 简要介绍: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莲池》是他的代表作品。作者用画笔表现出一幅睡莲小桥的美景,给人的眼睛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 色彩:斑斓。似乎光线照耀的湖面就在眼前,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笔法:用水平笔法表现出水的宁静,用垂直笔法表现柳枝的摇曳身姿。两种笔法结合使 社会学式鉴赏 鉴赏式方式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理解 这种方法适合于对再现性的、故事性或者情节性较强的美术作品的鉴赏 写生珍禽图 (中国画 绢本)(五代)黄荃 思考 画家画了些什么? 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画家为什么这么画呢?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夜巡(油画 布面 1638-1642)(荷兰)伦勃朗 这是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名作,但是这件作品当时却引起了一场对艺术家极为不利的诉讼,导致了艺术家悲惨的晚年。油画《夜巡》的事件经过是这样的:1640年,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荷兰市区一种武装保安,受商行雇佣,他们自己组成一个职业公会)请伦勃朗绘制一幅巡警生活的集体肖像画,准备张挂在射击手同业公会的房间里。题目原来并不叫“夜巡”。伦勃朗在画上把这批射击手巡警处理成以队长班宁·柯克为中心,整个射击手连在白天要去执行一项紧急任务出发前的情景。画面上涂的一层亮油由于年久而呈现黄褐色,才被误认为是“夜景”。画家没有按照订货者的要求细致地画出每一个人的肖像,而是有节奏地处理这些巡警们,使画面成为一幕富有戏剧性的整体:右侧击鼓者的神气,左边挑着旗帜的巡警形象,谈话的情景,其余人物都被安排在中景和后景中,有的在擦枪杆,有的在举长枪,大有当年荷兰人民进行解放斗争的那种阵势。可是由于明暗变化强烈,有的人就处在暗影中。 这样一幅富有战斗性的构图,由于每个人形象的清楚程度不同,便引起了轩然大波。巡警们因为出同样的钱而不能在画上有同等的地位,向画家提出抗议,画幅遭到订货者的拒绝。为了索回订金,公会把此事诉诸法庭,并对画家大肆进行攻击,加上伦勃朗曾以他妻子莎士基亚为裸体模特儿画过一些宗教题材的历史画,遭到维护旧道德的人们的非议,伦勃朗很快蒙受事业上的严重挫折,从此,订画者疏远了他。不久,画家的妻子去世。虽经双重打击,画家却没有动摇自己的创作道路,他遗世独立,不去迎合当时资产阶级的胃口。事实上,油画《夜巡》无论从艺术性或思想性上看,都是无可指责的,因此被美术史家认为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之一。 如果仅靠观察无法完全理解作品,我们应该怎么办? 总结:感悟式鉴赏侧重情感,形式鉴赏离不开观察,而社会学式鉴赏更需要探究,光凭想象是不够的。 比较式鉴赏 有比较,才有鉴别。用比较的鉴赏方法来鉴赏美术作品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较的方法: 横向:同一主题的艺术家采用哪些不同的手法去表现 纵向:同一主题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中,艺术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处理手法和表现形式 丽人行(局部1941)(现代)傅抱石 用比较式鉴赏方法观看两幅图 题材:1、公主出行、宫女出行 2、宫女群像 材质:1、皮纸 2、生宣 构图:1、长方形(卷),空灵 2、正方形(镜心),塞满 线条:1、细劲圆转、舒缓 2、简练流畅、潇洒 色彩:1、明丽、清雅 2、忧郁、强调冷暗 人物:1、面目丰盈、秀美 2、拉长变形,宁静 画风:1、格调高古 2、典雅的抒情 文同虽不是“始用墨”来写竹的第一人,但他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墨的作用,而且创造性地表达了竹子的神韵个性,所以历来研究墨竹者,都视其为开宗立派之人。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又称锦江道人,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人。出生于一个父祖三代皆“儒服不仕”的士族家庭。元丰初出任湖州知县,途中病殁,虽未及到任,却使他的墨竹赢得“湖州竹派”之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一席。文同平生喜竹,以“竹如我,我如竹”自许。他赞美竹子“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把所居之地命名为“墨竹堂”、“竹坞”、“竹君庵”。每到一地,必种竹、观竹。在洋州期间,他在筼筜谷竹林里构建亭子,朝夕游处其间,悉心观察竹子的真实形态,充分掌握竹子的生长变化规律。他主张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