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节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探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陈吉炎 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一、性质 中医养生学综合应用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医学保健、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知识,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消除规律,通过颐养心身、增强体质来预防疾病、益寿延年的实用性生命科学。 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二、特点 1.呵护生命,顺应自然 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动与静、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 人生三宝 ——“精、气、神” ,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 。 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2.源于生活,引领生活 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坐、卧之中。 讲究和谐适度:阴阳平衡,守其中正,保其冲和,则可健康长寿。 例如,情绪要求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中和适度。节制饮食、节欲保精、睡眠适度、形劳而不倦等。 适度的原则: “养生以不伤为本”(晋代养生家葛洪) 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4.身心兼养,动静结合 嵇康提出形神兼养,重在养神。他举了几个例子说明精神对人体的强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而中医学也认为人以神为根本,神灭则形灭。嵇康在此抓住了养生的根本。他的养生思想得到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养生大家陶弘景等人的推崇,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 “动”与“静”是道教养生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 “恬淡虚无”是“静” ;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动形以达郁” 。 5.积德行善、崇尚和谐 道教讲求积德行善为己任,形成了崇尚医德医术的传统。 呜呼!齐梁之间,不明医术者,不得为孝子(王焘《外台秘要》序) 即使像曾参、闵损那样有孝行的人,他们用心于医术也是必然的。 如果不能精心地研究病源,深入地探讨方论,即使有百医守着病人,众药堆聚家门,只能增加更多的疑惑,却不能稍微治好病人。 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6.三因制宜,一生相随 人生自妊娠于母体之始,直至耄耋老年,每个年龄阶段都存在着养生的内容。 人在未病之时,患病之际,病愈之后,都有养生的必要。 对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人也都有相应的养生措施。 生药学教研室 3. 3.扶正纠偏,审因施养 药食同源,药物食物均有 寒、凉、温、热四性 平衡方式:热则寒之 寒则热之 实则泻之 虚则补之 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