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精选.doc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精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时间:90分钟内容:文化生活全册+哲学前七课)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4题,共51分) 1.几年前,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提案者解释说,把金鱼关在圆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世界变得扭曲。可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感知到的“现实”是真实的?金鱼看见的世界与我们所谓的“现实”不同,但我们怎么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们真实?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①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③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物的“真实”性做出判断 ④感知无法对“现实”做出是否“真实”的回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唯物论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①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树上一朵不结果的花 ②朴素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都是愚蠢的 ③聪明的唯物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④只要存在聪明的唯心论,就能实现聪明的唯物论 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 3.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来自日本的梶田隆章与加拿大的阿瑟·麦克唐纳获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中微子振荡现象。该发现表明中微子拥有质量,推翻了物理学界几十年来“中微子没有质量”的“常识”。这证明了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真理总要被推翻,它与谬误没有严格界限 ③科学家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4.小陈同学在政治课上选择了他比较感兴趣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研究作为哲学课前演讲主题,在他的演讲中可能出现的哲学家及其命题是 A.黑格尔“世界上最腐败的东西都能为它的存在找到最合理的理由” B.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C.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D.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寂;你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5.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也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①认为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②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承认了万事万物都处在运动之中④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一百年前,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大质量天体发生碰撞、超新星爆发等极端宇宙事件会产生强大的引力波。2016年2月12日,先进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这次发现科学意义重大,因为引力波可以直接与宇宙大爆炸连接。一旦我们发现了宇宙大爆炸时期的引力波,就可以揭开宇宙的各种谜团,甚至了解宇宙的开端和运行机制。由此可见 ①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科学预言等一些特殊的意识可以先于物质而存在 ④人类总有一天可以穷尽对整个宇宙的认识 A.①② B.①④C.②④ D.②③ 7.临近年关,思乡心切,归心似箭,当我们舟车劳顿,终于抵达故乡的时候,突然发现,眼前的村镇与记忆中的故乡相去甚远,“家”已经面目模糊,嬴弱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等着归人,这让已经适应大城市的人们由此觉得故乡越显疏离。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④思维活动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duang”的一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说三遍,说三遍:“2016已经来了,我一定要出去看看!”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流行用语了,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D.③④ 9.大数据泛指巨量的数据集,因其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受到重视。网民在网上产生的海量数据,记录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乃至情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很多规律性信息。倘若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人类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