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祛湿剂技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凡是以祛湿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一类方剂,统称为祛湿剂。 功用: 芳香化湿,清热利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湿化浊 适应证: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淋浊、痰饮、泄泻、癃闭等水湿病证。 1.化湿和胃剂 2.清热祛湿剂 3.利水渗湿剂 4.温化水湿剂 5.祛湿化浊剂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一节 化湿和胃 平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君:苍术——燥湿运脾 臣:厚朴——行气化湿消胀 佐:橘红——理气,健脾和胃 生姜、大枣、盐——调和脾胃 使:甘草——既能调和药性,又能调和脾胃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燥湿与行气并用,以燥湿为主。 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证之基础方。 2、加减变化: 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脂肪肝、胃肠神经官能症、嗜睡症。 阴虚气滞,脾胃虚弱者,不宜使用。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内湿外寒之吐泻证 霍乱吐泻,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君:藿香——解表化湿,升清降浊 1.表里双解,既外散风寒,又内化湿浊;而重在化湿辟秽。 2.升清降浊,以达理气和中。 3.扶正祛邪 。 本方重在化湿和胃,对于湿滞脾胃而表证不明显者,亦可应用。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的常用方。 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四时感冒、妊妊恶阻、美尼尔氏综合征、初入异地、水土不服或遇山岚障气、湿浊秽臭之气损伤中焦,吐泻不止属于湿滞脾胃,外感风寒。 本方重在化湿和胃,解表散寒之力较弱,故服后宜温覆以助解表。 湿热霍乱之吐泻,则非本方所宜。 平胃散与藿香正气散比较 同:均能芳香化湿,辟秽祛浊。用治湿阻脾胃之脘腹痞满,吐泻食少,苔白腻等。 平胃散:功专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专治湿困脾胃,气机受阻之脘腹账满,口淡纳呆等,为化湿和胃的代表方。 藿香正气散:兼能外散风寒,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恶寒头痛,吐泻腹痛等,为解表化湿并用之剂。 第二节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伤寒论》 黄疸证治要点如何? 【主治】湿热黄疸(湿热俱重) 一身面目悉黄,腹微满,口中渴,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数。 君:茵陈18——清热利湿退黄 臣:山栀子12——清热,通利三焦, 使湿热从小便而去 佐:大黄6—— 泻热逐瘀, 使瘀积之湿热从大便而去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清热与利湿并重,通利二便,使湿热瘀之邪从二便分消。 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之常用方,其证属湿热并重。 急性黄疸性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疟疾、肠伤寒等属于湿热内蕴。 茵栀黄注射液 附方 1、栀子柏皮汤 组成:栀子十五枚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伤寒身热发黄(热重于湿者) 2、茵陈四逆汤 组成:茵陈蒿 炮姜各一钱五分 附子 甘草各一钱 功用:温里助阳 主治:阴黄。黄色晦暗,神倦食少,肢体逆冷,脉沉细无力。(属寒湿内阻之黄疸) 八正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 集大队清热利水通淋之品于一方,并配通利二便,导热下行之品,意在使湿热之邪从二便分消。 本方为主治湿热淋证之常用方。 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急性肾炎、肾盂肾炎,术后或产后尿潴留等属湿热下注者 。   本方与小蓟饮子均可治疗淋证,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八正散与小蓟饮子比较 同:均有清热利水通淋之功(木通滑石栀子) 。均可用于湿热下注膀胱之小便不利,频急涩痛,舌红,脉数等证。 八正散:集大队清热利水通淋之品,功专清热利尿通淋。主治湿热下注,蕴结膀胱而致热淋之小便淋漓频急涩痛等证。 小蓟饮子:重用生地配小蓟以凉血止血,佐以清热利尿通淋。主治下焦瘀热损伤膀胱血络之血淋,尿血。 三仁汤 《温病条辨》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可,脉弦细而濡 湿 湿遏卫阳: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 重 倦怠 于 湿阻气机:胸闷不饥 热 湿热交蒸:午后身热,面色淡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