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SO5000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 目 的
识别和评价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能源因素,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为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2 范 围
适用于公司涂布白卡纸、食品卡纸、液体包装纸和烟卡纸等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服务全过程中,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活动。
3 职 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优先控制能源因素及管理方案的审批。
3.2生产经营管理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分厂对公司能源因素进行识别、汇总、评价和更新,确定优先控制能源因素。
3.3各部门/分厂负责其所辖区域及业务范围内能源因素的识别、评价、控制和更新。
4 工作程序
4.1能源因素识别
4.1.1 识别的范围
在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包括已纳入计划或新开发的、变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4.1.2 系统划分
将公司整个能源流程划分为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其他系统。
a)主要生产系统包括制浆分厂、造纸分厂、热电分厂。
b)辅助生产系统包括生产经营管理部、采购中心、物资管理部、品管部、电仪分厂、环保分厂等。
c)其他系统包括行政管理部、营销部、市场部、项目部、财务部、保卫部、食堂及生活区等。
4.1.3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包括:
a)纸产品的设计开发、工艺开发过程。
b)原料(如:原木、浆板、废纸、化学品等)采购、 能源(如:原煤、电力、燃油、燃气、水等)的采购。
c)生产过程/活动,包括备料、制浆、抄纸和完成等。
d)能源贮存、分配、输送、转换和回收利用配套设施运行,如:发电、供配电、供配汽、污水处理、工业用水处理、白水和冷凝水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活动等。
e)管理办公活动,如:管理信息系统、照明设施运行等。
f)设备维修、建筑维护、物资运输等辅助活动。
g)食堂、消防、绿化、保洁等生活后勤活动。
h)生产涂布白卡纸、烟卡纸、、液体包装纸、食品卡纸及其他附属产品。
i)公司使用的原料、能源、设备、设施、系统等产品的节能环保性能。
4.1.4识别能源因素时应考虑八个方面:
a)能源的消耗:包括燃料、电力、蒸汽、水、燃油、燃气等的消耗,如锅炉运行中煤的消耗、制浆和抄纸过程中电、蒸汽和水的消耗等,通过识别有关工序和用能设备的能耗,以便找出不合理的能源消耗,识别节能环节。
b)热量或冷量的辐射、传导散失:主指在生产、输送、分配过程中,设备、设施、管道由于辐射和传导散失的能量,如;锅炉炉壁散失的热量、蒸汽管道管壁散失的热量、空调系统管线散失的冷量等。
c)燃料、热载体、水和耗能工质的跑、冒、滴、漏。
主指燃油、燃汽和水等在生产、输送、分配、使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
d)载热性余能的利用即余热的回收。
余热包括排出的烟气和产品、物料、废渣、传热工质所带走的高温热及化学反应热等。余热的回收主要是将余热当作热源来使用,如热电联产、蒸汽冷凝水的热量回收等。
e)可燃性余能的利用,即燃烧排放的可燃性废气、废料中含有可燃成分,如树皮、木屑、可燃垃圾、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污泥等,利用其中的可燃性成分作为燃料来产生热能。
f)余压的利用,即有压性余能的回收。余压指有压流体的能量,如蒸煮放气、高压蒸汽、管道中的高压流水等,可动力利用,余压发电。
g)电的损耗。
1)供电的合理性:如供电方式合理性、功率因素、输送过程中的线损、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的自耗电、输送电过程中的电损耗等。
2)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合理性:如节能型电机的使用、电动机功率在经济运行范围内、变频器的采用等。
3)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合理性:如电加热设备效率。
h)产品中的能源因素。
只包括与消耗组织自身能源有关的产品的能源因素,如采购的油类和原煤的热值、水分、灰分、锅炉的热效率等。
4.1.5对生产过程进行能源因素的识别时,还应考虑下列因素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a)能源和原材料质量。
b)工艺技术选择。
c)设备选择。
d)控制方法。
e)管理制度和员工意识。
f)产品合格率和废弃物利用。
g)建筑物、气候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4.1.6识别能源因素的方法
a)过程分析。
b)设备/系统能量平衡数据分析。
c)碳排放的数据分析结果和碳足迹的信息。
d)问卷调查、头脑风暴。
e)专家咨询。
f)国家有关政策及管理承诺、契约、协议等。
g)查阅文件记录,如设备能源利用效率的检测结果、能源审计报告、能源监测报告、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电能平衡测试报告、水平衡测试报告等。
h)与自身的最好水平进行纵向的比较,与先进水平横向的比较。
4.1.7各部门和分厂按照生产经营管理部下发的《能源因素识别排查表》,负责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