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教师综合素质模拟冲刺试题及答案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面古诗句描写的景色不同的一项是( ? ?).
A.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B.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古诗内容的了解。
【名师详解】A、B、D三项描写的都是春景,只有C项描写的是秋景。因此本题选C。
2.下面这首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所写的节日是( ? ?)。
A.中秋 B.重阳 C.端午 D.除夕
【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诗歌和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
【名师详解】根据“冷露”“桂花”“夜月明”“秋思”等关键词可知,这首诗中写到的节日为中秋节。因此本题选A。
3.下列各城市中属于六朝古都的是( ? ?).
A.北京 B.开封 C.西安 D.南京
【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历史知识。
【名师详解】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都曾在南京建都,南京由此被称为六朝古都。因此本题选D。
4.《论语?侍坐》中性格既恬淡又潇洒放达的弟子是( ? ?).
A.子路 B.公西华 C.冉有 D.曾皙
【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重要作家作品的了解。
【名师详解】根据《论语?侍坐》中的对话可知,子路是一个轻率而不懂谦让的人,冉有很谦虚,公西华比冉有更谦虚,曾皙则是一个安贫乐道、温文尔雅、潇洒放达的人。因此本题选D。
5.《诗经?氓》中的“氓”是一个( ? ?).
A.痴情的人 B.负心的人 C.勇敢的人 D.虚伪的人
【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的了解。
【名师详解】“氓”先是对女主人公信誓旦旦,然后又出尔反尔,对女主人公背信弃义,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负心汉。因此本题选B。
6.“小李杜”是指( ? ?).
A.李白和杜甫 B.李之仪和杜牧 C.李赞和杜甫 D.李商隐和杜牧
【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
【名师详解】“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因此本题选D。
7.“日、月、水、山”几个字都是( ? ?)字。
A.会意 B.象形 C.形声 D.假借
【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造字法的了解。
【名师详解】汉字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题干中的“日、月、水、山”都是根据汉字所指的事物的本来形态而创造的,是象形字。因此本题选B。
8.《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作者是( ? ?).
A.马尔克斯 B.萨特 C.加缪 D.约瑟夫?海勒
【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外国重要作家的了解。
【名师详解】《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黑色幽默文学代表人物约瑟夫?海勒。因此本题选D。
9.“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
A.暗喻 B.明喻 C.通感 D.借喻
【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常用修辞法的了解。
【名师详解】“清香”本是嗅觉,这里却用”歌声”来形容,声音跟听觉有关,这里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此本题选C。
10.“不惑”是指( ? ?)岁。
A.20 B.30 C.40 D.50
【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
【名师详解】孔子在《论语》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本题选C。
11.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 ? ?).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
12.《论语》有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体现在教育中即( ? ?).
A.行不言之教 B.因材施教 C.情境陶冶 D.身体力行
【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名师详解】“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安徽皖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收费人员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人体结构与功能教案仅供参考.pptx VIP
- 物探报告范例.pdf VIP
- 三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模块一项目三任务三协助老年人进行口腔吸痰.pptx VIP
- 2025年安徽皖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收费人员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安徽皖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收费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完整版2025年开学思政第一课.ppt VIP
- 2025年安徽皖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收费人员招聘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写作载体与写作受体.ppt VIP
- 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最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