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宜修的五言律诗概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沈宜修的五言律诗研究 摘要:沈宜修出自吴江沈氏世家,是晚明时期十分出色的女诗人,在当时以沈宜修为中心及其子女组成了当时名盛一时的吴江叶氏文学团体,沈宜修一生写的诗、词、赋等文学作品极具代表性,尤其是五言律师艺术特色鲜明,这与吴江地区女性意识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晚明时期 吴江地区 沈宜修 叶氏家族 五言律师 一、情深意浓沈婉君 沈宜修(一九五零-一六三五),字婉君,副都御史沈珫之女,著名曲家沈璟之侄女,工诗词。沈家为吴江甲族,一门风雅,人才济济。叶绍袁与沈宜修于万历三十三年(一六零五年)成婚,丈夫叶绍袁(字仲韶)为代表的叶氏家族在江浙地区也是文学世家,他编著的《午梦堂集》具有很高的价值,夫妻二人生有五女八男,都具有文采,尤其是三个女儿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 分别有《愁言集》、《返香集》、《窃闻集》,是晚明时期著名的女性文人,儿子中叶燮最为代表,他的《原诗》为他奠定了诗文学家的地位。 但是,自古红颜多磨难,美好的家庭却总是遭遇不幸,新婚不久丈夫便漂流在外,不得不忍受着思夫之痛;在家中婆婆冯氏家教严厉,不允许满腹诗书的她吟诗作对;长女叶纨纨所嫁非人,生活不如意,令其整日为女担忧;三女儿叶小鸾从小冰雪聪明,但是不幸的是在小鸾17岁嫁人的前五日,突然去世,给其重大打击;在小鸾丧事上,纨纨因哭妹伤心过度,再加上本来身体虚弱,也不幸早逝,年仅23岁,无疑给沈宜修雪上加霜;痛失二女之后,也就是三年后次子世偁、婆婆冯氏、小儿子世儴相继去世,使她伤心欲绝,最终她因经不了打击,吐血不止,于崇祯八年长辞人世,年四十六岁。有《鹂吹》集,除此之外她还搜集了当时与之亲近的女诗人词人的作品以9 沈宜修留下共八百多篇作品,《鹂吹》集中有诗624首、词190首、其他骚赋传序等19首,她是吴江地区女性作家群的代表,她的叶氏女儿及沈氏媾亲形成了吴江女性作家群。沈宜修的诗歌留存于世的共有624首,一方面其特殊的家庭群体使她的诗歌内容十分丰富,如:思夫诗、悼亡诗、写景诗、咏时诗、感怀诗、酬赠诗、咏梅诗等,其中以所表达感情中对丈夫的思念和对死去的亲人的悼念之情的居多;另一方面她从小在文学世家的家庭中长大对于作诗、作词的技巧已经十分精通,这样使她的诗体也是种类很多如:五言古诗(40首)、七言古诗(19首)、五言律诗(49首)、五言排律(1首)、七言律诗(91首)、五言绝句(93首)、六言绝句(236首)、拟连珠(11首)、诗馀(190首),其中以律诗、绝句最为精彩。 二、沈宜修五言律诗内容分析 沈宜修五言律诗共有49首,按照其思想内容可分为:思夫诗、悼亡诗、写景诗、感怀诗等,但是其情感的表达也不外乎于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和对死去的女儿的哀悼之情,每首诗中都是情深意款,哀伤绵邈,将那种幽郁的情感感染者读者,体会出她的哀思。接下来,按照其内容的分类对她的诗作更深一步的研读。 (一)、思夫诗 丈夫叶绍袁在《午梦堂集?序》中指出:“丈夫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而妇女亦有三焉,德也、才与色也,可是历代以来,几昭昭乎鼎千古矣……而才与德乃两尊于天下。”也正是他这种注重女性的才华的思想,使其与妻子沈宜修即使分割两地,但仍丝毫未见弱他们之间的情感,两人文学上的互相赏识,思想上的共鸣,奠定两人牢固的感情基础。其女儿们的文学素养与才华与之也是息息相关的。沈宜修《鹂吹》集中的五言律诗《思仲韶江阴》:“柳暗行人远,东风引梦长。啼鸦催曙色,落絮减春光。草乱迟膺棹,花深忆敞状。偶将红豆掷,惊起宿鸳鸯。”此景为在东风吹过的傍晚,有柳树的道路上行人不断的走过,乌鸦的啼叫提醒着夜色的降临,柳絮的飘落使春光失色,浅草未生长,花儿已凋谢,诗人偶掷一颗红豆,惊起了江中的鸳鸯。春天本应是生机盎然的季节,却让诗人写的了无生气,由此可见女诗人对丈夫的思念已经使春景充满了思念离愁别绪。《仲夏别君晦》:柳暗江千色,梅花遶笛吹。归云催别恨,啼鸟劲虽思。山映夕阳碧,愁连芳草迟。一行嗟去雁,长自影参差。同样相似的景与情,“柳”作“留”,却也挡不住“催别恨”,啼鸟、夕阳、芳草、大雁的描写,更是处处伤别恨!还有《寒食送君晦西归》:春风吹别棹,柳带拂鹅黄。草细粘堤软,花轻照陌香。有愁难寄酒,惟泪可沾裳。回首江天渺,残霞映夕阳。时间、地点、景物的一致性却又写出了另一番韵味,“泪”和“酒”的点写将“举杯销愁愁更愁的”相思浇注的满满的。 (二)、悼亡诗 钱谦益在《列朝诗集?闰集》卷中的《沈宜修传》中是这样写到的:“宛君与三女相与题花赋草,镂月裁云。中庭之咏,不逊谢家;娇女之篇,有逾左氏。于是诸姑伯姊,后先娣姒,靡不屏刀尺而事篇章,弃组絍而工子墨。”这是对他们的风雅加以赞颂,也正是这样的志趣相投使他们母女情深、姑嫂情深。组成了一幅幅《红楼梦》大观园的景象。 沈宜修的悼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