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LOS网络及其路由算法.doc
CLOS网络及其路由算法
摘 要:本文首先对CLOS网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结合CLOS网络在路由算法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CLOS网络的路由算法。
关键词:CLOS 网络 路由 拥塞 交换结构
中图分类号:TN91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0-03
1 CLOS网络简介
最初的Cols网络是一种经典的严格无阻塞的多级互连网络。由Charles Clos于1953年提出。是在Benes网络的基础上演变而来,该网络由于在通信网和多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被广泛采用,因而受到广泛重视,从CLOS的提出以来,人们对其拓扑结构、连接特性和控制算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1.1 CLOS网络的定义
CLOS网络是由多个集成单元(又称交换单元)组成,每个集成单元包含n个输入端口,m个输出端口(m1,n1,如果m=n,即为对称CLOS网络)。任意的前级到任意中央级有且只有一个连接供使用,同样任意的中央级到任意的后级有且只有一个连接。也就是说,从stage1的任意一个集成单元到stage2的任意一个集成单元,有且仅有一条连线(或者说一条路径),同理,对stage2到stage3也是如此。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从stage1的任意一个集成单元到stage3中的任意一个集成单元有m条路径。但是,这也并非指这个网络完全没有内部竞争,要使它达到严格无阻塞,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里的条件在三级COLS网路结构中有更详细的
讨论。
图1 CLOS网络模型图
1.2 CLOS网络的设计
多级交换结构之间的不同取决于各交换单元之间的互连形式, 在多级交换结构中,级数越少,交换延迟也就越小,但交换通路也相应减少,这导致碰撞阻塞的更容易产生,因此多级交换结构拓扑的确定有一个各项性能之间的折中。各项性能包括:交换延时、交换通路数目、碰撞概率、输入级与输出级的规模、集成单元的规格(就是交换单元的输入端n输出端m,一般把m×n 称为集成单元的规格),还有芯片的制造工艺能力限制以及具体使用的网路交换设备具体设计等诸多因素。三级CLOS网络结构是CLOS网络最典型的一种结构,后面出现的5级、7级、9级等结构也是在3级CLOS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比如将3级CLOS网路结构的第二级(stage2)换成一个3级的CLOS结构,就形成了5级CLOS网络结构。
1.2.1 三级CLOS网络结构
Clos网络使用非方形交换单元构,典型的CLOS网络是三级全互连对称网络,三级:stage1、stage2、stage3,对称:入线数目=出线数目,三级对称Clos网络C(m,m,r)的输入级有r个n×m交叉开关,中间级有m个r×r交叉开关,输出级有r个m×n交叉开关,网络共有N=n×r个输入与输出端,每个中间级开关与每个输入和输出开关有且仅有1条链路连接。
图2 三级CLOS网络结构示意图
从直观上看,相邻两列的交换单元为全连接是交换性能最好的一种,但全连接方式成本较为昂贵,相互连线众多,需要更多时间调度相对多的输入端口,影响了处理速度。因此非全连接形交换有着更为经济的应用。CLOS网络是得到广泛研究的一种多级交换结构,它的特点在于可伸缩性、固定交换时延、数据传输的自路由性与有序性。由于自路由性,其数据转发过程非常简单,数据信元能并行通过该结构,但是在信元交换负荷接近网络信元交换负荷的极限时,但如果超过一个信元在同一时刻到达一个交换单元的话,就会产生碰撞冲突。因此,在设计CLOS交换结构时,如何处理好拥塞冲突,是考虑各项性能折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在CLOS网络交换结构中,m、n值的选取是决定网络的交换性能2个重要参数。结合上图,做以下分析:⑴当m=n的时候必须要重排才能达到完全无阻塞的目的,完全无阻塞就是指它所有输入输出级的端口都被业务占满的情况,这种结构就是我们后期需要研究的可重排无阻塞网络,它消耗的资源是最小的。⑵m=2n-1的时候不需要任何重排,也就是说只要业务要求的输入输出口空闲,不管它怎样路由都不会出现阻塞,这种结构耗的资源是最多的。⑶nm2n-1的时候也需要重排才能达到完全无阻塞,m的取值越靠近2n-1的时候重排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上述3中情况,已经经过科学证明的,这里不再给出详细的证明过程。对上面提到了“可重排”,“无阻塞”两个概念,这里再给大家解析一下:
无阻塞:就是指即任何一条输入到任何一条输出都必定能找到一条路由,而不会出现阻塞。
可重排:在超过一个信元同一时刻到达一个交换单元的,产生碰撞冲突的情况下,通过对已有的连接重新选路来建立一个连接,来解决碰撞冲突的方法。
2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A Pareto Front Approach to Bi-objective of Distillation Column Operation Using Genetic Algorithm.doc
- A Probe into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rom Relevance Perspective―Direct Translation and Indirect Tran.doc
- A Rational Thinking of the People’s Mediation System of China.doc
- A Reckoning for Weibo?.doc
- A Reference on the Experience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of Processing Trade.doc
- A Research on Cultivating Pattern for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of English Majors in University.doc
- A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the Mother Tongue in the Intensive English Class.doc
- A Review of Cross―Cultural Variations in Consumer Behaviour and Marketing Strategy.doc
- A Simulation Model of New Product Diffusion Based on Small World Network.doc
- A Statistical Approach to Optimize the Solar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doc
- CMOS和CCD未来智能视频监控市场展望浅析.doc
-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Constitutional Supervision Modes.doc
- Comparative Double Blind Clinical Trial Study of Side Effects of Areca catechu L., TTHF, and Mebenda.doc
- Comparative Loss Aversion: Some New Behavioral Implications.doc
- Comparative Study of Using Oil―Based Mud Versus Water―Based Mud in HPHT Fields.doc
- Competence Sets Expansion Based on the Fuzzy Rough Neural Network.doc
- Comprehensive Social Contribution Oriented Resources Optimization Model for Higher Education.doc
- Consteel电炉―中频炉冶炼不锈钢母液的工艺实践.doc
-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al Campus Landscape Based on the Petroleum University.doc
- Construction of Soft Power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