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吾曹不出如苍生何?”.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吾曹不出如苍生何?”.doc

“吾曹不出如苍生何?” 核心阅读 梁漱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和爱国人士。他学贯古今、著述颇丰且宁折不弯、耿介执拗。抗日战争时期,他致力于乡村建设运动,并奔走于国共两党间、发起民主同盟,以“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气魄投入到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思考与实践中。 梁漱溟,1893年出生,1988年去世,享年95岁。 当今的人们对于梁漱溟的了解,更多的是他的性格―宁折不弯,敢于仗义执言;刚正不阿,无惧廷争面折。然而,梁漱溟自己却这样解释:我的祖上是蒙古人―“从种族血统上说,我们本是元朝宗室。”原来,在他的血管里流淌着桀骜不驯的蒙古民族的血,在他的身体里蕴含着耿介执拗的草原骁骑的基因。 当今的学者对于梁漱溟的评价,更多的是他的学问―国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然而,梁漱溟自己却反复说道:“我无意乎学问。”“我不是学问家。”原来,他所希望于自己的竟是这样一个论定―“他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他说了:“我自14岁进入中学以后便有一股向上之心驱使我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为了什么;二是社会问题,亦即中国问题,中国向何处去。” 于是乎,性格中的倔强与刚毅支撑着他不断地去探寻心中的那两个追求,心中的那两个追求又反过来不断地增强着他性格中的自信与自负。 于是乎,他的一生便这样走了过来;又于是乎,他对世人发出了这样的“狂言”― 前人云:“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此正是我一生的使命……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想象的,乃不会有的事! “我们自有立国之道” 梁漱溟所诞生的年代为清末光绪年间,为此有学者称他是“具有古代‘士’的理想风范的新型知识分子”,抑或说,就是“新时代的‘士’”。 然而,最初之时梁漱溟却一心皈依于佛教,想从“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中探寻“人生问题”。不料,1917年的春夏之交,梁漱溟南游时遭遇一场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的现实强烈地震撼了他;回到北京之后,他奋笔写下了《吾曹不出如苍生何》一文,不仅表示出坚决与过去的出世思想告别,而且表示出希望天下的士人都能挺身而出,以“济苍生”为己任― 吾曹不出,悉就死关;吾曹若出,都是活路。而吾曹果出,大局立转,乃至易解决之事,乃必成功之事。今日之宇内更无有巨大力量如吾曹者,握全国之枢机者不在秉钧之当局,而在吾曹。嗟呼!吾曹其兴起!吾曹不出如苍生何? 好大的口气啊!―胡适读后慨然曰:“梁先生这个人将来是会革命的!”拖着条小辫子的辜鸿铭也情不自禁地称赞道:“有心人哉!” 梁漱溟前去山东省第六中学讲课,当年的学生清楚地记得该时的情景:“在六中大礼堂北面有一棵老槐树。老槐树生在一个土坛上。老槐树前边放一张教桌,树上钉一块黑板,供梁先生写字之用……梁先生讲到军阀混战,人民生活痛苦时,怒气冲天,手拿小草鞯拍打着桌子,泪水从眼镜后面像雨点似地流下。这时全场寂穆,听不见一点声音……”―应该说,就从这时起,梁漱溟开始由“人生问题”转入到“社会问题”的思考了,他要以“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气魄,为中国寻找一条改革的途径。 ……这是一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阶段―“天将明未明时,大家起来后在月台上团坐,疏星残月,悠悬空际,山河大地,皆在静默,唯间闻更鸡喔喔作啼。此情此景,最易令人兴起,特别地感觉心地清明、兴奋、静寂,觉得世人都在睡梦中,我独清醒,益感到自身责任之重大……我们就是在这时候反省自己,只要能兴奋反省,就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一刹那。”这是后来梁漱溟对于这段生活的回忆,但是他的这一“反省”,却是极其漫长的―前后花去了整整10年的时间;他的这一“刹那”,也是极其艰难的―每每都是茫无崖岸的失望。但是,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它令梁漱溟顿感彻悟,顿感觉醒,也顿感自己找到了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途径― 于一向所怀疑而未能遽然否认者,现在断然地否认他了;于一向之所有见而未敢遽然自信者,现在断然地相信他了!否认了什么?否认了一切西洋的把戏,更不沾恋!相信了什么?相信了我们自有立国之道,更不虚怯! 详言之,便是西方的政治制度、教育方式以及所走的都市化道路,都不适合于中国的国情,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解决现实的问题,只有依靠中国人自己,依靠中国文化中所固有的东西。―梁漱溟所认定的道路,不是别的,就是“乡村自治”(后来又称为“乡村建设”),他坚定不移地相信:这,才是“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 梁漱溟的这番思索,来自于这样的一个认识:几千年来,中国的社会只能算是一个“村落社会”,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散漫无组织。因此要想改革,必须从农村开始,这样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有组织的社会。具体来说,就是在经济方面实行社会化,在政治方面实行民治化。数十年之后,梁漱溟在回顾自己的这一改革时,再次将他的蓝图进行了归纳:“中国政治问题须要分两步解决。树立统一稳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