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育教学中国文化基本教材论语选读.doc

教育教学中国文化基本教材论语选读.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 論語選讀(一) 孔子與論語簡介 一、孔子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魯國昌平鄉鄹(今山東省曲阜縣)人。生於魯襄公二十二年(西元前五五一年),卒於魯哀公十六年(西元前四七九年),享壽七十三。   孔子三歲喪父,十七歲喪母,命運多舛,故曾自謂:「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孔子從小聰慧勤學,愛好禮儀。六歲即與群兒陳俎豆,玩祭祀。十五歲立志向學,十九歲娶宋女丌官氏,翌年生孔鯉。年二十曾為委吏,主管食廩出納。二十一任乘田,主管祭牲飼養。二十七歲時,郯子(郯國之君)來魯,孔子見而學古官名。其後適周,問禮於老子,訪樂於萇弘;也曾學琴於師襄。由於他好學不厭,誨人不倦,漸漸成為禮學權威。   孔子三十五歲時,魯國內爭,孔子往齊,與齊景公論政,景公悅而欲以為大夫,為晏嬰所阻,遂返魯。魯定公九年(孔子五十一歲),孔子為中都宰,一年而升司空,旋晉司寇。輔定公會齊於夾谷,孔子攝相事,以禮懾服齊景公與晏子,使齊歸還鄆讙、汶陽、龜陰之田。魯定公十二年,與聞國政,魯國大治。翌年,齊贈魯君以女樂,定公樂而惑之,不理政事,孔子見改革無望,遂去魯而周遊列國。歷經衛、宋、陳、蔡、葉,最後至楚。魯哀公十一年,孔子年六十八歲。季康子以幣迎他返魯,結束十四年遊說生涯。返國後,哀公與季康子均從之問政,然終不能用他。孔子於是乃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成六經,備王道,並與弟子講學於洙、泗之間,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及門者三千,成名者七十有二,開啟我國平民教育之先河。又五年而逝世。國人尊為「萬世師表」、「至聖先師」。 二、孔子之思想   孔子乃繼承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聖聖相傳之道統,益以發揚光大,建立了儒家的學術思想,成為我國學術文化之中心,使民族與文化綿延不墜。   孔子的學說以「仁」為道德的中心,以「君子」為成德之標準。他示人以仁存心,以義為質,克己復禮,依禮行事。為人應由「己愛而愛人」,進而「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他以為「忠恕」乃行仁之方,「孝悌」為行仁之本,處世宜由盡己之心,進而推己及人。如此,社會自可親愛精誠,和睦相處,而達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境地。   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張行仁政,施德治,以禮讓治國。他以為為政之要,首在正其身,為民表率。其次要導民以德,齊民以禮,使民有恥且正。再其次是要建立威信,使人民信任政府。進而庶民、富民而教民。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則大同境界可期也。   孔子終身「學不厭,教不倦」,他主張有教無類,術德兼修,但特別重視品德教養,所以強調身教重於言教。他倡啟發教學,因材施教,注重機會教育。這種教育理念,兩千年來歷久而彌新,與現代的教育思潮,頗多吻合。實在是萬世師表、至聖先師。 三、論語之現代意義與價值   論語是一本語錄。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云:「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眾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可見「論」字含討論、編纂之意。「語」係指夫子與弟子或時人之言。這些語錄,可能在孔子生前,弟子各有所記,及孔子卒後,門人才一起討論、編纂。是以纂輯應是出於七十子、乃至再傳弟子之手。當時書名已定,只是後世或有簡稱「論」或「語」而已。   論語為十三經之一,居四書之首。孔子的學說盡萃於此書。自漢武帝採董仲舒之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即成我國學術文化的中心。論語是儒家最精粹、最可靠的經典,兩千多年來,上從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齊家,都是國人的生活經典與文化的原動力。是故,歷來備受聖君賢哲所重視,對歷代學術之影響既深且遠。宋儒謂:「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蓋非溢美。   今日世衰道微,人心不古;舉世強凌弱,眾暴寡;經濟掛帥,黑白掛鉤;治道爭於上,治安亂於下;時代之價值觀完全失衡,年輕人徬徨歧途,進退失據。而論語正涵蓋了生活、處世、道德、教育、社會、政治等教化功能,舉譬引喻,釋理析義,足以明是非,別善惡,正是時代之砭針,青年的明燈,很值得教讀。 論語章句講讀 一、孔子之為人 (一)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述而.一八 注釋 葉公 楚國葉縣尹,姓沈,名諸梁,字子高。葉,楚地,今南陽葉縣。 子路 姓仲,名由,字季路,又字子路,魯國人,孔子的學生,以政事知名。 不對 此指不知如何回答。對,下輩對長上的回答。 女奚 女,你,通「汝」。奚,何,即「為什麼」。 發憤 自覺不滿足而奮力為之。憤,心求通而未得。 云爾 這樣罷了。云,如此,代名詞。爾,而已,通「耳」,助詞。 語譯   葉公向子路詢問孔子的為人,子路不知道怎樣回答。孔子說:「你為什麼不說:『他這個人,發憤讀書時便忘了吃飯;陶醉在學問裡,便忘了憂愁;甚至不知道衰老就要來到,這樣罷了!』」 旨趣   

文档评论(0)

taotao0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