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育教学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政学院 本科生论文 关于问题和主义之争的新认识 班 级: 09思想政治教育汉班 学 号: 座机电话号码700 姓 名: 张倩 指导教师: 李贵忠老师 2012年4月28日 关于问题和主义之争的新认识 法政学院09级班思想政治教育汉 张倩 摘 要: 1919年夏,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胡适之间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一场论战,它的起因是如何改造中国的问题,不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资产阶级右翼恐惧而挑起。它是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内部的意见分歧,不是敌对性质的矛盾,应该正确估量近代中国的改良主义。认为这次论战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胜利和改良主义的失败是没有根据的。 关键词:问题和主义 解决问题 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 一、论争主角的出现 李大钊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他经过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开始了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型。1918年,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三篇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观点。随后他参与和主持的一些刊物,陆续刊发了部分马克思的原著。五四运动前夕,轮到李大钊主编《新青年》六卷第五号,他决心把该期新青年编成一个讨论马克思主义的专号,自己撰写了一篇文章,概要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与此同时,胡适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了同样的问题。胡适深受其学生时代实用主义大师詹姆士杜威的影响,走的是“贴地爬行,一点一点解决问题”的实用主义道路。1917年,他回国参加新文化运动,表示:“打定二十年不谈政治的决心,要在思想文艺上替中国政治建筑一个革新的基础。”他曾到北京高校各地学校讲演,介绍实用主义哲学从皮尔士到当时的权威杜威的思想发展历程。随后,他也利用主编《新青年》六卷四号的机会,把他讲演过的《实用主义》刊登在该期杂志上,将《杜威的哲学思想的基本观念》发表在《新青年》第三号杜威专号上。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又力邀老师杜威到中国讲学,力图将实用主义进行推广。 二、争论概况 (一)“问题与主义”之争的来龙去脉   1919 年6 月,《每周评论》主编陈独秀因散发爱国传单被捕,胡适接任了该刊编辑工作。7月20 日,他在第31 号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劝说人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如何新奇,那种主义如何奥妙”,因为“‘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了”。在该文中,胡适说:“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   胡适文章发表后,首先是研究系的蓝公武在《国民公报》发表《问题与主义》一文与之商榷,着重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了“主义”的重要性。不久,在家乡避难的李大钊也致信胡适谈了一些意见,胡适为它加了《再论问题与主义》的标题登在《每周评论》第35 号上。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首先针对胡适“少谈些主义”的主张明确声明:“我是喜欢谈谈布尔扎维主义的”,“布尔扎维主义的流行,实在是世界文化上的一大变动。我们应该研究他,介绍他,把他的实象昭布在人类社会”。接着又指出:宣传理想的主义与研究实际的问题是交相为用、并行不悖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社会上多数人的共同运动,而要有多数人的共同运动,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主义作为准则,所以谈主义是必要的,如果不宣传主义,没有多数人参加,不管你怎样研究,社会问题永远也没有解决的希望。  针对胡适反对“根本解决”的改良主张,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阐明了中国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寻求解决的革命主张。他指出:“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庭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没有生机的社会,“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针对胡适反对阶级斗争的观点,李大钊强调:阶级斗争学说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解决经济问题,就必须进行阶级斗争,进行革命;如果不重视阶级斗争,“丝毫不去用这个学理作工具,为工人联合的实际运动,那经济的革命,恐怕永远不能实现”。   李大钊此文刊出后,胡适又在《每周评论》第36 号上发表《三论问题与主义》,继续阐明自己的观点。而他撰写的《四论问题与主义》刚在第37 号排版,《每周评论》就被北洋政府查禁,“问题与主义”之争遂告一段落第一,这场争论促进了李大钊等人更切实地把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与深入了解和逐步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相结合,这对于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推动人们进一步探索如何改造中国社会起了积极的作用。如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就写道:我们“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

文档评论(0)

taotao0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