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的设问与答题技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诗歌鉴赏的设问与答题技巧.doc

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设问角度及解题技巧 一、 2002 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的特点 选题范围:古代诗歌,不选新诗。 命题形式:采用主观题的方式 题 量: 1 题 分 值: 6 分 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 对作品的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 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 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考查方式: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 的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 来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 二、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设问角度 古代诗歌题的设问既可以从一个角度设问,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设问,还 可以综合设问。具体到一首诗,只有对不同角度的问题都能解答,才能算是 真正理解。下面举例说明设问的不同角度。 (一)从内容意境角度设问 1. 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 例① 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答问题: 问: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 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对;第二句以“鬓毛衰” 具体写出了“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乡 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 例② 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回答问题: 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答: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 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 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2. 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 诗歌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还有组合的 意象等。 例① 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 煎何太急?”,然后回答 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 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 的迫害。 例②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 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回答问题 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 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例③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 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回答问题 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 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例④阅读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回答问题 问:本诗清幽绝俗的意境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答:竹林、孤琴、长啸、明月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3. 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例①阅读《长歌行》(节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步努力, 老大徒伤悲。”回答问题 问: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人生也有盛衰,宝贵的是精力旺盛的少壮时期,应该及早努力,如 果不抓紧大好时机,等到老年时徒然伤悲也没有什么用了。 例②阅读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 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回答问题 问:本诗的主题是什么?体现在那几句? 答:这是一首杰出的古代政治讽刺诗,作者巧借吟节令景色,对时政予 以讽刺。 本诗主题体现在第三、四句。假借吟寒食节,巧借蜡烛达到对时政的讽 刺的目的。 4. 对所抒感情的理解 例①阅读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 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回答问题 问:“斜风细雨不须归”一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流露出对混浊官场的鄙视。 例②阅读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 犹饿死。”回答问题 问:诗人对劳动人民,对统治制度是什么态度?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