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俗学
复习要点
绪论
民俗学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1)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1)
“民俗”一词作为专门术语,是对英文“Folklore”的意译。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William Thoms)1846年创用的。(2)
“Folklore”由撒克逊语“Folk”(民众、民间)和“lore”(知识、学问)合成的一个新词,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2)
现在国际学术界用“Folklore”专指作为研究对象的“民俗”,用“Folkloristics”专指“民俗学”。(2)
民间,指民众中间,它对应官方而言。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2)
“风俗”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3)
统治阶级成员在个人生活中他们除了保存着上层社会的某些生活习惯外,基本上也与民族共有的习惯制取一致的态度。(3)
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文化遗留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等。(3-4)
对“民俗”概念的广义理解,认为: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资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4)
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4)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5)
物质民俗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等。(5)
社会民俗,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5)
社会民俗包括:社会组织民俗(血缘组织、地缘组织、业缘组织等)、社会制度民俗(如习惯法、人生仪礼等)、岁时节日民俗以及民间娱乐习俗等。(5)
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习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为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5)
精神民俗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等。(5)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6)
语言民俗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6)
广义的民俗语言包括:民族语言和方言。(7)
狭义的民俗语言包括:民间俗语、谚语、谜语、歇后语、街头流行语、黑话、酒令等。(7)
民间文学是指由人民集体创作和流传的口头文学,主要有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说唱等形式。(7)
民俗学的内容包括:民俗学原理、民俗史、民俗志、民俗学史、民俗学方法论、资料学等六大部分。(9)
民俗学的任务,是帮助我们认识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解释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9)
研究民俗的种种实用价值,如开展民俗旅游活动,开发民间工艺、烹饪、服饰、医药、民间文学等方面的产品等。(10)
民俗的基本特征包括:民俗的集体性、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类型性、民俗的规范性和服务性。(11-22)
民俗的集体性主要体现在:民俗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结晶,几乎无法找到原来的倡导者和创造者;民俗的集体性不排除个人因素,即个人的创造,必须得到集体的响应和施行,个人行为构不成民俗,民俗的形成、发展永远是集体参与的结果;民俗在流传过程中变得复杂、丰满,正是集体再加工的结果。(11-12)
民俗的传承性,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13)
民俗的扩布性则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也是指民俗文化的横向传播过程。(15)
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使民俗文化的传承成为一种时空文化的连续体。(13)
正常的扩布方式通过三个步骤完成:采借方对新民俗做价值判断;第二,做取舍选择;第三,做加工改造后,置于本民族的民俗文化传统中。(16)
非正常的扩布是在战争、灾荒、瘟疫等突发事件造成大规模的迁徙,民俗文化一起转移出去,有的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相结合,有的相对独立地保存下来。(16)
民俗的稳定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民俗文化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只要经济基础不变,即便是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民俗文化仍然具有稳定性。(17)
民俗的变异性是指在民俗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