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地理考试试题
1.、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原因
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是导致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的基础。
首先,政治上,各国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以稳定其内部统治,重用人才。
其次,经济上,各国都注意发展生产经济,实行各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如屯田制等。
再次,军事上,军事战略的运用,即孙刘合作对抗强大的曹魏政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最后,地理环境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也提到了一定的作用。蜀有剑门之险,吴有长江天险。北方的魏国虽然势力强大,但是其士兵不习水性,而吴国的士兵则习水性,加之吴蜀两国联合起来对付魏国,使曹魏政权无能为力。三个国家都各有自己的天时地利和人和。
一、先秦及秦《尚书·禹贡》记载,古代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不过,九州在当时并非一个确定的行政区划,真正的行政区划设置,当从秦朝实行郡县制起始。
春秋以后,诸侯国之间的征战、兼并不断,领土属地变化极快。国君为了集中权利,在征战中夺得的土地不再分封给属下,而设置县、郡,直接掌握在自己手中。直辖地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和控制,职位不得世袭。到了战国后期,这种郡县制行政区划形态基本形成。只有齐国例外,齐国将全国划分为五都,直至秦灭齐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才正式标志着在全国范围内政区建置的开始。
秦代(前221年--前207年)实行的是以郡统县的二级行政制度。全国由最初分为36郡增加到后来的46郡。
二、两汉 刘邦立汉(前206年--公元8年)后,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全国设置郡国62个,到了孝平二年(公元2年)全国共有郡国103个。经“七国之乱”的调整,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106年),全国分为14个行政监察区,该机构除京畿范围的称做司隶校尉部,其余13个称为十三刺史部,每部设一名刺史。由于十三刺史部有十一部是以《禹贡》和《周礼》中的九州予以调整后命名,所以又通称十三州。
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全国重新划分郡县,但仍分天下为13部,降司隶校尉部为十三部之一,裁去朔方刺史部,改十三州为十二州。中平五年(188年)改刺史为州牧,掌一州军政大权,十三州正式成为郡、县之上的一级政区。此时全国设13州、105个郡国。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65年),魏国在地方行政区划上承袭东汉,仍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在全国设有12个州、91个郡国。
三、两晋、南北朝
西晋时期(公元265年--316年),疆域和地方行政区划一如前朝,只是州的数量增多,辖区变小,全国分为19州及西域长史府,工173郡、国,1132个县。
这一时期州郡设置激增,不少郡名重复。
北周时期(公元557年--581年),统治者对地方行政区划作了较大的调整,全国设置215州,552郡,1056个县。
四、隋唐宋金时期
隋朝(公元81年--618年)。隋文帝对州县加以并改,使流行了很长时间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隋炀帝时,又废州改郡,以郡统县,恢复秦制。大业年间,全国设190郡,1255个县。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初,沿用前朝制度,到了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去郡为州,实行州县两级制度。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整治地方行政区划,对州县大加并省,还以山川形势和自然地理,把全国分成十道,道不设长官,随时派员进行巡视。道之下设州,州辖县。到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全国共设10道,358州,41个都督府,1551个县。中唐以后,藩镇割据已经形成,全国节镇总数达50多个。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960年),行政区划基本承袭唐代。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初期,基本仿照唐制,全国分为13道。淳化四年(993年)十月又并为10道。至道三年(997年)改道为路,全国被分成15路,后又有所调整,到徽宗时,全国已设26路,路之下设府、州及带县的军、监,府、州、军、监下设县及不带县的军、监,地方行政区划实行路、府(州、军、监)、县(军、监)三级制。
金代(公元1115年--1234年)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承袭北宋,金国辖区分为19路,在往下分府、州、县。
五、元明清时期
金末,为抵御蒙古军队的入侵和镇压山东各地农民起义,金朝统治者命尚书户部侍郎梁镗行六部尚书事于山东,从此有了“山东行省”的名称。后又设立“东平行省”,为行省制度的开端。
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统治阶级为了加强对占领区的控制,沿袭了行省制度。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形成了四级地方行政制度。中书省区域太大,因管理之需,在路之上又设立了肃政廉访司和宣慰司作为监察区域。
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以分领天下州府县;同时废路,省以下设府和直隶州,再下设散州和县,为地方三级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育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无敌提纲.doc
- 教育教学中外历史大事年表word经济史.doc
- 教育教学中国文学史(二)导读资料.doc
- 教育教学FANUC系统.docx
- 教育教学主谓一致的用法及专项练习题.doc
- 教育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题及考试资料-141页(一).doc
- 教育教学专题一2.汉代儒学.doc
- 教育教学中国近现代史段考18846.doc
- 教育教学中国近现代史题目考研考试.doc
- 教育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doc
-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湘西州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凉山州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4-2025年4月考试高二语文试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