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语法48273.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汉语语法48273.doc

第四章 古汉语语法 【教学目的】 本章讲授古汉语语法的相关问题,主要包括古代汉语词类活用、词序、判断句、被动句以及虚词的特殊用法,要让学生理解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并培养他们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时运用知识的能力。 【基本概念】 词类活用 虚词 被动句 判断句 宾语前置 【重点难点】 词类活用 宾语前置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词类活用 一、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是一种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可用作使动用法的词类有动词、形容词、名词。 (一)动词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发出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皆可用作使动。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宾语,古汉语中有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多用作使动。例: 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 B、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左传·隐公元年》)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二)形容词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例: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柳宗元《蝜蝂传》) 形容词使动用法,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例: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荀子·天论》)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韩非子·说林下》) (三)名词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成为或者拥有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吾见申叔,所谓生死而肉白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二、意动用法 表示“以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主要是人们主观上的某种想法与事实不需要完全一样。可用作意动用法的词类有形容词和名词。 (一)形容词意动用法 表示“认为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只是人主观上的认识,实际情况并不一定如此。意动用法也是一种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策》) 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名词意动用法 表示“把宾语看成、当作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人们的主观想法,事实不一定如此。名词的意动用法含有“对宾语做出某种处置”的意义,所以有的语法书也称之为“处动用法”。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宣公二年》) 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指除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外的其它用法,用作动词以后可以带宾语,不需作特殊的理解。例: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左传·成公二年》) 范增数目项王,以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名词作状语 普通名词出现在状语的位置上,根据所表示的意义可分为四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 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山海经·北山经》) 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国语·越语》) 范雎至秦,秦王庭迎。(《战国策秦策》) 2、表示工具或依据。例: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黔之驴》)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战国策·秦策》)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3、表示对人的态度。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 东向坐,西向对,师事之。(《史记·淮阴后列传》) 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万章》) 4、表示比喻。例: 射之,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五、名词、形容词活用的条件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非并列结构,又非偏正结构,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A、形成动宾结构,前一个名词活用。例: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蠧》)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左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