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学选修中国文化概论_郭莹_中国文化概论课件.ppt

大学选修中国文化概论_郭莹_中国文化概论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因俗而治 (一)商周时期的族与国 (二)战国以后的编户齐民 (三)宋代以后的基层社会自治化 第八讲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概说 一、《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据传原有三千多篇,经由孔子整理删定存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三百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也称“国风”。所谓“国”,这里并不都指国家,也指方域和地区而言。诗经中保留了十五国的国风,这十五国具体指邶、鄘、卫、王、郑、陈、桧、唐、魏、齐、曹、秦、豳、周南、召南等。实际上,所谓十五国并不都是国家,如王、唐、周南、召南等就不是国名。如果按地区编排的话,邶、鄘、卫、王、郑、陈位于今河南省境内,唐、魏在山西,齐、曹在山东,秦、豳在陕西,都属于黄河流域。而周南、召南则在长江汉水流域。 二、《书经》 《书经》即《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有今文本和古文本两种。《尚书》原有一百多篇,秦代焚书以后,汉初济南伏生 胜 保有《尚书》的残卷,用汉代隶书抄出28篇教授,称为《今文尚书》。汉景帝、武帝年间,鲁恭王在孔庙墙壁中发现用战国文字写成的尚书,即《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16篇,由孔子的后人孔安国作传。晋怀帝时,《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在永嘉之乱中都被毁掉。东晋初,豫章内史的梅赜向朝廷献上孔安国的《古文尚书》。这部书,除孔安国的自序外,共分4 6卷5 8篇。梅赜把伏生的《今文尚书》2 8篇,分成33卷,并编入所上的《古文尚书》之内。因此梅本比伏生本就多出25篇。经过后代学者长期考证,证明这25篇全是伪造。但唐人对这部伪《古文尚书》却深信不疑,孔颖达奉命修五经正义,就采用了这个本子。宋人编《十三经注疏》仍是用的这个本子。 三、《易经》 《周易》是古代卜筮之书。简称为《易》,汉代尊为《易经》。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客观规律缺乏认识,因而产生不少迷信活动。遇事先要请教神灵,问问吉凶。卜筮之术就是向神灵请教的一种办法。卜用乌龟腹甲或牛胛骨,筮用蓍草。《周易》这部书就是供卜筮者用的。 四、《礼经》 《礼》是儒家学说中的核心部分。先秦的六经中有《礼》,汉代立五经学官,其中也有《礼》,就是《仪礼》 亦称士礼 。前人传说是周公所作,孔子订正。近人考证认定书成于战国时期。共十七篇,是春秋战国礼制的汇编。书中主要有冠礼、婚礼、丧礼、祭礼、朝礼、聘礼、燕礼、射礼等内容。冠礼是男孩加冠的成年礼,朝礼是诸侯朝见天子之礼;聘礼是各国互访之礼;燕礼是宴会礼仪;射礼是射箭比赛的礼仪,有乡射和大射之分。各种礼仪的具体规定,涉及到人的家庭生活、政治生活、宗教生活的各个方面,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都要严格遵守,不得僭越。它对中国文化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五、《春秋》 春秋,原来是历史的通称,《墨子·明鬼》篇有“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这种说法,把“春秋”当作各国国史的通名。但《孟子·离娄下》却说:“晋之《乘》,楚之《祷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后来,就用“春秋”专指鲁国的历史。现在保存下来的鲁国国史《春秋》记鲁隐公至鲁哀公12君242年之事。全文一万六千字。《春秋》的作者历来认为是孔子。《孟子·滕文公下》:“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可见,孔子是为救世而作《春秋》的。 六、四书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南宋理学家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编成“四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名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成为士人学习的入门书。元仁宗皇庆二年 公元1313年 举行科举,考题必在“四书”之内,还要以朱熹集注为依据。一直到明清两朝,规定八股文考试,一定要用“四书”命题。读书人要做官,就得考科举;考科举,就得读“四书”。“四书”成了读书人作官出仕的敲门砖。如此经过了将近600年 到清光绪31年,即公元1905年废科举为止 ,可见影响之大且深。 七、《孝经》 在“十三经”中除上面介绍的诸经之外,还有《孝经》和《尔雅》。《尔雅》是一部文字训诂学著作,有助于解释“经”义,因而也被附于“经书”之列。这里且存而不论。仅就《孝经》一书略做一些介绍。 《孝经》虽名为经,实不能与它经相提并论。它纯粹讲“孝道”,总共不过1800字,内容比较单薄。但它却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把它收入“十三经”之中。《孝经》的作者,过去传说“孔子为曾子陈孝道。” 《汉书·艺文志》 似乎为孔子所作。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则指明系曾参所作,宋儒胡寅、朱熹又说是曾子门人所作,都系想象之辞。总之是出于儒家之手。 第九讲 《论语》解读 三、魏晋玄学 (一)“正始玄风”——玄学发展的第一阶段 代表人物何晏、王弼、夏侯玄。何晏《

文档评论(0)

taotao0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