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行程记中奎屯地名小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行程记中奎屯地名小考.doc

清代行程记中奎屯地名小考   [摘要]奎屯是新疆北部的一个新兴城市,是历史上的交通要道,本文以清代各种行程日记中记载的地名“奎屯”为切入点,通过与其他相关的文献资料比对、分析,试图解决该地名以不同形式在文献资料中出现给读者造成的一些疑惑。   [关键词]奎屯;西域图志;万里行程记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187-02   从清代以来各种行记对“奎屯”产生了不同的记载。据笔者查找资料,嘉庆洪亮吉在《遣戍伊犁日记》中作“奎敦”,祁韵士《万里行程记》、林则徐《荷戈纪程》作“奎墩”,《徐旭生西游日记》作“奎通”,赵钧彤《西行日记》、方士淦《东归日记》、李德贻《北征日记》、谢彬《新疆游记》、吴蔼宸《新疆纪游》作“奎屯”。另外,文献中有关“奎敦”、“店奎屯”、“奎屯驿”的称呼也参差不齐。学者们对于奎屯的不同记载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也产生了疑惑,究竟这种称谓从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各种行记中的作者笔下的奎屯究竟是否指的同一地方?   关于奎屯,最多的说法是“奎屯”是蒙古语“kuytun”的译音(现代蒙古语读[xuiton]),意为“极冷”。并相传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西征过境时在此宿营,正值严冬,兵士口呼“奎屯”,因此得名。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奎屯”地名的出现,始见于《西域图文志》的记载:“奎屯,准语,地居天山之阴,气候早寒,故名。”虽然这两种解释有差异,尤其是第一种说法有传说的成分,但可以初步推测“奎屯”这个地名起源与当地的气候特征相关。《西域水道记》卷三记载:“安济哈雅河西百一十里为奎屯河。”其注曰:“准语奎屯谓冷,犹言冷水河。”张穆《蒙古游牧记》科尔沁右翼中旗:“旗西北百四十里有寒山,蒙古名奎屯。”则进一步确认了这一推测。那为何新疆地区的地名“奎屯”又是蒙古语地名呢?其实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蒙古汗国太祖十四年(1219),成吉思汗举兵西征,乌苏属蒙古汗国。”元朝衰亡后退回了蒙古高原,卫拉特蒙古兴起。15世纪末,卫拉特大量西迁,逐渐形成由和硕特、准噶尔、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部组成的卫拉特联盟,后来准噶尔部逐渐强大,控制了天山南北的大部分地区,乌苏成为其重要活动区域。“策旺阿拉布坦统治准噶尔部后库尔喀喇乌苏成为布尔古特台吉呢玛游牧地。”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清政府将东归的旧土尔扈特奇布腾部、巴木巴尔安置在了济尔噶朗河两岸游牧。民国二十七年(1938),扎合沁部迁入乌苏。从蒙古汗国、准噶尔时期直至今日,卫拉特蒙古在新疆乌苏繁衍生息长达几百年,故乌苏地名中出现蒙古语地名就不足为奇了。而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尚有的众多“奎屯”、“奎腾”等等更加印证了这一点。《中国地名辞源》:“灰腾梁山,又称奎腾梁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阴山山脉中段,近东西走向,西接大青山,东接大马群山。奎腾为蒙古语音译,意为冷。”《蒙古游牧记》:“苏尼特左旗东北四十里的寒山,蒙古名奎腾。”可见,在蒙古自治区,今天的奎腾、灰腾、奎屯等等都是阿尔泰语中义为寒冷的“kuytun”的对音,因方才提到的历史缘故使得新疆地区出现与此相同的地名,这就难怪为什么奎屯、奎腾等等地名既出现在新疆地区,又存在于蒙古地区了。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自清代以来新疆地区出现的“奎屯”有以下几种指示意义。   一是河名。据《西域水道记》卷三:“安济哈雅河西百一十里为奎屯河。”位于新疆乌苏市,源于额林哈毕尔噶山婆罗科努达坂北端。山产金,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置厂。因安置东归的土尔扈特东路二旗于西岸,乾隆三十七年(1772)伊犁将军舒赫德以土尔扈特郡王巴木巴尔游牧与淘洗金沙的河相距仅30里,遂停止遂停止兵丁洗金。《西域水道记》卷三云:“(奎屯河)河干人语余云,昔准噶尔虐回部,囚玛罕木特及二和卓木于此河侧,耆旧相转,是知其处。”《西域水道记》卷四云:“(奎屯河)自北山南流,入夏暴涨,涉者往往灭顶。南流达苇荡。苇荡者,即撒玛勒、奎屯所钟之泽,东西百八十余里,南北八十余里,是日都尔伯勒津喀喇乌苏,泽中州方四五十里,有陇亩遗迹。泽南薄沙山,山外即伊犁大河。都尔伯勒津、喀喇乌苏于南面溢水,穿沙山断处,入伊犁河。”   二是地片名。《西域图志校注》卷十三云:“(自奇齐克)又西行六十里,为奎屯。”   三是台站名。《大清统一志》云:“奎屯台,在库尔喀喇乌苏台东八十里。”祁韵士在《西陲要略》中提到:“库尔喀喇乌苏底台,八十里至奎屯台,九十里至安集海台,一百里至乌兰乌苏台。”乾隆五十年二月十三日赵钧彤被谪戍伊犁,途经奎屯,在《西行日记》记日:“十三日,发安济海台,至奎屯台七十里,晓发,出村人深树中,树皆老榆……十里出树。睹村舍人七八家。村名亦戈壁头……十四日发奎屯台至库尔哈喇乌素城七十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