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近年来大学生逃课象研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年来大学生逃课象研究综述

近年来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综述 作者:梁艺 【摘要】大学生逃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高校逃课也是当前高等教育中面临的尴尬问题。本文针对不同逃课原因分析,希望能够透过现象分析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逃课;心理透视;原因分析;学习怠倦 前苏联心理学家季亚钦认为“逃课是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的时间和地点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对于逃课现象从主动上笼统地分为理性逃课与非理性逃课。理性逃课就是“逃课不逃学”——不去上课程表上的课,而去学习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课。非理性逃课就是“逃课又逃学”——本该在上课时间不去上课却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从形式上分,又显性逃课与隐性逃课。显性逃课就是学生在未请假情况下,没有来到课堂上的一种失范行为。而隐性逃课就是学生来到课堂上,但“身在曹营,心在汉”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比如玩手机,开小差,聊天等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今高校大学生的逃课尴尬现象?本文试从学生逃课的自身、教师、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分析,以及对大学生逃课后的去向追踪,并提出解决大学生逃课的办法。 一、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的自身原因 1、丧失学习动力 张传生和耿立英认为,在现行教育模式中,应试教育仍然占主导地位。大学生们在进入大学前都要经过高考这一魔鬼训练。再者高中老师经常灌输“只要进入大学,一切都好了”这种思想。升入大学后,学生们感觉终于到了象牙塔,可以松一口气了。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大学并不是理想中的柏拉图。由于没有升学这一目标的压力支持其努力学习的动力自然消失了,而新的目标又没有树立起来,目标不明确甚至毫无目标。从而导致大学生空虚、迷茫,出现了“混学历”消极的心态。 2、兴趣爱好与专业不符合 莫家聪认为,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对专业所知甚少,是父母或者老师负责的。有的学生是因为分数不够,自己所选专业被学校调剂。由于转专业比较困难和麻烦,只好学习与自己兴趣爱好不符合的专业。对于那些专业由家人或者老师负责的同学。他们来到大学后,发现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不符合。这些学生大都出现抵触厌烦的心理,因此便出现了逃课的现象。 3.家庭背景原因 张立鹏和黄福元认为,家庭经济是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学生家境贫寒,上学的费用都是借来的。有的甚至一个星期兼职三四个家教,他们省吃俭用,依靠助学贷款和社会兼职来完成学业。他们不得不把大量时间花在兼职上无暇顾及学业,有的时候甚至不得不逃课去兼职。而一些家境优越的学生,从小备受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凭借着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找工作十分容易。由于就业方便没有了学习压力,也就没有学习动力。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自由散漫的学习态度。这类学生逃课后基本是在宿舍睡觉、上网或者打牌。 4、价值观的偏差 张立鹏、黄福元认为,多数学生选择上课的标尺是与有用和无用来衡量的。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他们逃课多与自己的认知有一定的关联。对于不能立刻给自己带来好处的课程能逃则逃。以至于出现“专业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这样的话语在大学生中流行开来。考研的学生只有在要考研的科目才会来上课,其他科目逃课去准备考研。由于社会的“考证热”其他大学生忙于各种考证的获得。例如去参加计算机二级证书,英语六级等等。这些同学功利思想浓重。 5、社团活动众多 胡珍珍认为,高校中各类学生组织众多,有学生会、团委、班委和各类兴趣社团等。有些班级居然出现了“普通”学生是少数,学生干部成堆的现象。学生干部为了活跃和丰富班级、系乃至学校的文化做了很大贡献。但是各类活动众多,有些同学身兼数职,以至于分身乏术。但各种团体要求“某某学生不能缺席”由于学生团体大都来自不同的班级和系,上课时间不同。为了不缺席会议,只好逃课。 (二)大学生逃课教师方面的责任 1、教师陈旧的教学 王洪刚和孙孟乐认为,任课教师缺乏创新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由于学生大多是80和90后,他们追求个性与活跃。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一些教师忙于科研没有认真备课,所以态度刻板,照本宣科。讲授的内容干瘪空洞,枯燥无味,缺乏说服力。在授课方式方法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加上师生没有很好地进行交流。任课老师一到下课就不见人影,班主任更是一年难得见上一次。以至于学生想什么,有什么需求老师一概不知。这十分不利于教师授课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 2、教师对学生逃课采取纵容的态度 胡珍珍认为,一些老师对于学生的逃课现象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影响自己上课,学生干什么都行。其采取放任自流的纵容态度。有的老师采取点名的策略,可是那只是治标不治本。显性逃课貌似少了,隐性逃课多了起来。很多学生坐在讲台下面,任老师“口唾四溅”自己只管睡觉、聊天、玩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vtangoj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