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流变折射时代变迁.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年俗流变折射时代变迁

年俗流变折射时代变迁 春节一到,大红灯笼高高挂。CFP 微信等通信工具的普及和它们强大的功能,使得人们在春节中的问候方式更加多样化。CFP   年俗正悄然发生变化,然而,不管形式怎么变,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合家团圆的渴望,一如既往,春节文化早已不仅是美食、新衣和鞭炮,正演化为一种牵动整个民族精神追求与体味的风向标……   1400多年前,南朝人宗懔在他的《荆楚岁时记》中这样记述当时的“春节”习俗活动: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凡饮酒次第,从小起。   文中提及的椒柏酒、桃汤、屠苏酒、胶牙饧、五辛盘、敷于散、却鬼丸、仙木等,均是当时最为常见的春节习俗物品。然而在今天,它们早已淡出春节生活,如果不做解释,人们甚至不知道它们到底为何物。   今天人们怎么过春节呢?红包在微信“朋友圈”里扩散,网络上采购年货,用支付宝发压岁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过年的方式和过年的习俗也在变化,而这正是时代变迁在年俗文化上的投射。 传统年俗文化的旧俗式微 且不说我们对1400年前的年俗活动已经十分陌生,就连小时候我们曾经经历的年俗,现在也开始离我们远去。   传统年俗中,进入腊月二十三就算开始过年了。这一天,俗称“小年”,传说是“灶王爷上天”之日。为了让灶神在天上多说自家的好话,各家都会在这天祭拜灶神。随后,二十四要掸尘扫房,二十五要推磨做豆腐,二十六要杀猪割年肉,二十七要宰年鸡、赶大集,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二十九要上坟请祖上大供。忙了那么多天,过年该准备的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大年三十,全家人就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并一起守岁到凌晨,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大年初一,最主要的是拜年活动,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随后,从初二到正月十五,每天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传统年俗中也都有约定俗成的规定。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年才算过去。由于地域差异,从小年到正月十五,不同的地方在过年的习俗可能略有差异,但无一例外都充满了神圣的仪式感。不管平时人在何方,过年期间,大家都会回家与家人团聚。一家人,每天在一起吃饭、聊天、玩耍,热热闹闹,快快乐乐。中国人最重视的人伦亲情,在此刻得到了最好的表现。   中国的传统年俗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过年期间很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敬天拜地,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就连封建社会的皇帝,每年也都十分重视这项活动。中国的农耕社会漫长而稳定,因此传统的年俗历经千年也未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在社会心理层面和传统文化层面,都打下了深刻烙印。   历经千年不变的传统年俗,到了20世纪中后期迅速式微甚至很多年俗活动已经消逝,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把传统年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现在的“80后”“90后”,不管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他们对于“祭灶神”这一年俗活动的印象都是模糊的,甚至是空白的。在鲁南地区,过年有蒸馒头的习惯。10年前,每逢过年,在当地还能看到家庭主妇忙碌着和面、醒面、蒸馒头。可最近10年来,当地人过年几乎没有再用手工方式蒸馒头的了,全部是买机器做的。当地人说,买机器做的馒头省时又省事,大冷天做手工馒头费时又费力。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过年的假期安排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心情做喜欢的事,哪怕是睡上一整天。 互联网推动新年俗文化   传统的年俗文化中,要拜年就要到对方家里去,只有面对面,才能把新年的祝福送给对方,这是由农耕社会落后的传播手段决定的。后来随着通信手段的进步,出现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又出现了微信拜年、微博拜年等多种形式。其实,对拜年方式的改变,只是互联网影响年俗文化的一个方面。由于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生产、生活、交往等所有方面,因此,如果说传统农耕社会的消逝,带走了传统年俗,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则可能建构出一种新的年俗文化。人们办年货不再去实体商铺,而是网购;祭祖可以不再返回到家乡的祖坟,可以用网络遥寄;春联也不用手写了,网上有大量的好对子,下载打印即可;红包不用当面发,微信、支付宝转账可以即时到达,甚至红包也不再仅是长辈给晚辈发,晚辈也会给长辈发;包括亿万国人共同的“年夜饭”央视春晚,也不一定非得用电视看,手机、iPad等各种终端只要连上网络都可以看。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年俗文化中的活动,几乎都可以足不出户借助于网络完成。   互联网时代,改变的不仅是过年的具体方式,还有人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认识,比如传统年俗文化中禁忌的约束力就明显下降。禁忌多多是过去春节的一个特点,禁忌总是包含着禁制以及违犯禁制后将会遭受的神性惩罚,比如春节期间不能打碎东西,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语,大年初一不能扫地、不能洗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