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诗歌鉴赏第单元边塞诗习题及答案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练习题】 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参考答案:
?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2、“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妙处A、化声为形,风吹的就不是音乐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和香和色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B、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1)这这首诗歌的首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结合诗句,请简要叙述。(3分)
答: 。
参考答案:描写了一幅苍茫而又清澄的画面。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趁着月色,战士赶着马群归来,明月朗照,洒下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
(2)这首诗歌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 。
参考答案:联想(想象、虚写)三四句虚写景,由将士所听之曲《梅花落》想到故乡盛开的梅花,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同答后面的问题。(6分)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劫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生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指汉朝公主远嫁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蒲桃:即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今阿拉啪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桃”和“苜宿”的种子。 ? (1)“野云万里无城郭……胡儿眼泪双双落”这四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赏析。(3分) 答: (2)“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赏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6.(6分) (1)答案要点:作者通过“野云”“雨雪”“大漠”“胡雁”“胡儿泪”等意象,从多方面刻画了边陲凄冷酷寒的环境,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2)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年年”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得的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如此对比,讥讽统治者穷兵黩武、草菅人命、好大喜功。(每点1分) 答案示例二: 这两句诗运用典故,诗人借用汉武帝为求区区蒲桃启战端的典故,讽刺了当今统治者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那首阅读答案
1.有人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富有概括力,为什么会这样说,请具体分析2.此诗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戊边将士的胸怀有什么作用?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西拒吐蕃,北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甘肃省灵武县。【《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答案】《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答案。②回乐峰: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