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石小学花甲回(汪福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好石小学花甲回(汪福堂)

好石小学花甲回眸 好石小学地处云、安结合部,座落在闻名遐迩的好石垸,南邻古镇义堂,东壤曾店,北襟倒店,汉丹铁路、“316”国道、孝襄高速公路擦踵而过,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草长莺飞,光阴荏苒;岁月嬗迁,往事如烟。自1949年至今,经过几代好石教育人的风雨兼程,接力拼搏,好石小学不断成长,日益壮大,走过了“初创岁月(1949──1966)──发展阶段(1967──1992)──辉煌时期(1993至今)”漫长而不寻常的近60年历程。 初创岁月:一路艰辛奠基业 陈家祠堂 追根溯源,好石小学的最初校址是距义堂镇东北5公里处的陈家祠堂。陈家祠堂始建于清朝中期,迄今有一百多年历史。它座落于翠竹绿树丛中,堂前长有两株两人合抱的桂树,鸟语花香,堂外环境优雅,堂内古色古香,正是读书人求知修业的乐土。 改良私塾 1949年,全国解放,许多翻身农民迫切希望子女读书识字,长大后有所作为。于是,陈家湾的读书人陈谋成选中了陈家祠堂,在这里办起了学校来。取名下陈小学。祠堂正殿上课,侧房用于寝食。学校性质属于改良私塾,学习内容为国语和算术两门课程。学生30 至40人,来自附近,大多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农家子弟,女生很少。学生自备桌凳等学习用品。当时,刚刚解放,百废待兴,地方政府还没有设置文教管理机构,教师薪金来自“两点”:学生交一点(或钱或物),自己筹一点。陈谋成是个严谨认真的人,他管理严格,教学踏实,深受学生家长的尊重和社会的好评,方圆十来里的农家子弟慕名而来。一时间,下陈小学在当地颇有名气。陈谋成子49年始,在下陈小学从教6年,直至55年因身体健康原因辍教。陈谋成离任后,魏兵羽接着在下陈小学教书两年,直至57年。这两年间,学校性质、办学规模、教学内容、教师薪金等情况与前任相同。 建立初小 58年,地方政府组建了文教管理机构。考虑到下陈小学生源增加,原校规模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文教组决定扩大下陈小学规模。倪富美出任校长,学校配备11名民办教师,另请两人负责后勤。于是,下陈初级小学(1─4年级)应运而生,学校为民办公助性质。学生近200人,教室以祠堂为主,另外租借下陈湾民房。教师工资来源是学生出一点,生产队工分抵一点,学校补一点。当时,正处大跃进时代,全国上下响应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号召,大炼钢铁,大办工业。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剥蓖麻、剐棉皮、拾稻穗,挖砂、熬硝、炼铁,支援国家建设。勤工俭学所得资金,一部分用于办公支出,一部分补贴教师工资。 迁址建校 由于人口生育失控,导致学生激增。59年下陈小学设置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余人。加之下陈祠堂因年久失修,不适于做教室之用的原因,下陈小学于59年进行了学校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搬迁。学校由下陈祠堂迁址到吴家台子,暂时租用民房教学。63年,县教育局拨款,由张振华负责筹建下陈小学校舍。选址吴家台子,建教室8个,占地2亩,于64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从此,下陈小学师生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校舍。 公办民助 65年,刘仁安担任校长,许立品任主任,主持学校工作。当时,学校教职工12人,其中8人为公办教师,工资由国家发放,标准时每人每月29.5元。另有4名民办教师,工资由生产队抵工分。为了方便教学,全体教职工在学校就餐就寝。 耕读中学 66年3月,为了顺应当时大气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决定在下陈小学筹办耕读中学(初一班)。校长戴天国、主任张守合及教师均为民师;在班学生45人,自带桌凳;开设课程为政治、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此时,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口号介天响,标语贴满墙”是那个年代的显著特征,学校变成了“停课闹革命”的场所。在学校组织学生到武汉串联后,办学仅半年的耕读中学──那个火红年代的产物,于同年9月就过眼烟云地夭折了。 在自49年至66年的17年的初创岁月中,下陈小学为社会和地方输送了3000多名劳动者,其中不乏有关部门的领导及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原县政协副主席戴永泉、县委办公室主任吴道本、县工会主席宋金坤、县教委成教股股长方宗梁等领导都出自该校。 17年的艰辛努力,17年的建功立业,老一代好石教育人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石,功不可没。 发展阶段:承前启后谱新曲 历史车轮不停地前进。岁月悠悠,时针转到了1067年。自67年至92年的25年间,新一代好石教育人承前启后,再接再厉,一路高歌,为学校的发展孜孜以求,殚精竭虑,谱写了好石教育发展史上的新的乐章。其间,徐立文、邹年芳、蔡宽明、陈本儒、胡传生、李义冠、周全发、岳望堂、陆雪宗等多位同志担任学校领导职务。 百花齐放 67年至75年,徐立文出任下陈小学校长,邹年芳担任主任(她任职直至83年,是在该校任职最长的领导),主管教学工作。69年,“侯五建议”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山东侯姓、五姓两民办

文档评论(0)

epjk332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