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百汇大课堂】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 1-2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课标
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解析: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反映了宋朝出现冗官现象,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过程,可知这主要是由于宋太祖鉴于唐末藩镇割据而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造成的后果,故C项正确。A项是现象,B、D两项是次要原因。答案:C。 1.北宋时,在六部之外,设置了平行的机构,出现了“一官三人共之”的现象:一人在职,一人刚去职,已经又有一个人在等待这个职位。宋仁宗时,官员总数比宋真宗时增加一倍多。这种局面( ) A.增加了行政执法人手,提高了行政效率 B.刺激了行政官员依法行政的积极性 C.是王安石变法结果所致 D.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解析:选D。造成“一官三人共之”的局面是北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所致,是导致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并没有调动官员的积极性,也没有提高行政效率。 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举取士对我们今天公务员考试,选拔人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立意 科举制的形成与发展 角度 右图为宋代作品《科举考试图》。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选官制度,对我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有重要的影响,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A.隋朝开始实行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 B.它使门第不高的地主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参与政权 C.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D.是为打击魏晋以来的士族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解析:本题备选项中的B、C、D都仅仅是对科举制的作用或内容或某一阶段特点中一个方面的表述,都不全面,而A项全面.准确地揭示科举制的实质。答案:A。 2.隋唐时期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科举制与汉朝、魏晋以来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相比较,其进步作用除了更有利于“唯才是用”之外,对于当时社会的意义还在于( ) A.有利于农民通过考试而入仕 B.有利于豪强地主巩固统治地位 C.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限制军事集团操纵政权 解析:选C。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使中小地主有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 1.(2011年临沂统考)“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 A.秦朝选官制度的弊端 B.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C.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D.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解析:选B。从题干的材料中可以看出,“举秀才”、“察孝廉”都属于推举人才的方式,故属于两汉时期的察举制。 2.两汉的“七国之乱”与唐朝的“安史之乱”( ) ①都是地方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 ②都由中央“削藩”直接引起 ③叛乱平定后,中央集权都得到强化 A.①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解析:选A。两汉的“七国之乱”是由中央“削藩”直接引起,叛乱平定后,通过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而唐朝没有。 3.(2011年济宁月考)山东济宁要在曲阜和邹城之间投巨资兴建中华标志城,此举出台后,遭到中国一些政协委员的质疑和反对,假如此事发生在唐朝,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解析:选B。运行一般是决策→审议→执行,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具体修建有尚书省下的工部负责。 4.(2011年淮安期末)明人魏学洢在《核舟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勾画了了,其色墨。”文中“天启壬戌秋日”使用的中国古代纪年法是( ) A.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B.年号纪年法 C.干支纪年法 D.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 解析:选D。“天启”是“南朝梁政权永嘉王萧庄的年号”属于年代纪年;“壬戌”属于干支纪年。 5.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一是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二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故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6.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随堂优化训练》201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配套课件 湘教版.ppt
- 《随堂优化训练》201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配套课件 湘教版.ppt
- 《随堂优化训练》201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配套课件 湘教版.ppt
- 《随堂优化训练》2011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一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配套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
- 《随堂优化训练》2011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一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二课 我们应尽的义务配套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
- 《随堂优化训练》2011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三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配套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
- 《随堂优化训练》2011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7.2 维护财产配套课件 粤教版.ppt
- 《随堂优化训练》2011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7.3 维护消费权配套课件 粤教版.ppt
- 《随堂优化训练》2011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三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第七课 拥有财产的权利配套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
- 《随堂优化训练》2011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7.1 维护受教育配套课件 粤教版.ppt
- 【课堂新坐标】2012高考第一轮 中国地理第二节中国的人文地理课件.ppt
- 【课堂新坐标】2012高考第一轮 区域地理 第1章第一节世界地理概况课件.ppt
- 【课堂新坐标】2012高考第一轮 区域地理 第2章章末整合提升课件.ppt
- 【课堂新坐标】2012高考第一轮 区域地理 第1章第二节一个大洲——亚洲、五个地区课件.ppt
-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讲文明 守秩序 拓展资料素材 冀教版.doc
-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拓展资料 我换牙了 2拓展资料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doc
- 一年级数学上册 文具教案 师大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课件1 人教新课标版.ppt
- 七年级政治上册 期末测试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
-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6课《礼貌待人》第一框课件 北师大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