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坡地枣树密植园施肥试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旱坡地枣树密植园施肥试验

旱坡地枣树密植园施肥试验 摘要 黄土丘陵区旱坡地枣树密植园施肥试验表明,施肥三次效果最好,优于施肥一次,也优于施肥二次,施肥二次也优于施肥一次。施硝酸磷和硝铵效果极显著的高于碳铵,而硝酸磷与硝铵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旱坡地枣园实行密植栽培制度以后,对肥水条件要求更加严格,必须加大集约经营强度。连续二年压青培肥试验,枣树植株在地径、树高、冠幅、吊果比和单株产量等方面均极显著的高于对照,压青处理间也有差异,基本规律是压青25kg者优于15kg和10kg,压青15kg也优于10kg,表明在水肥缺乏,肥料补充又较为困难的黄土丘陵旱坡地枣树密植园,压青培肥是促进树体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 黄土丘陵 旱坡地 枣树密植 施肥 压青 石楼县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也是山西省重点产枣县之一,枣树集中分布在黄河沿岸的曹家垣,前山、西山、裴沟、韩家山、韦永湾等9个乡镇。全县现有栽培品种19个,栽培面积1.5万公顷,株数406万株,年产鲜枣1500万kg。近年来,在科研示范的带动下该县把以红枣为主的经济林确定为本县主导产业,铺开建设10个万亩枣树丰产栽培生态工程。旱坡地枣树密植栽培最先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目前以红枣为主的生态经济林建设模式正在全县展开。本项研究旨在为缺肥缺水的黄土丘陵区未来的集约经营生态经济林模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试验肥料为碳铵、硝铵和硝酸磷,施肥时在树冠外围两侧水平沟内挖20cm深的沟,沟内施肥。试验区采取二裂式裂区试验设计,每处理3株,重复4次。A因素为施次数,a1为一次,a2为二次,a3为三次,分别为4月份、5月份和7月份三次。B因素为肥料,b1碳铵(0.5kg)+过磷酸钙(1kg),b2硝铵(0.25kg)+过磷酸钙(1kg),b3为硝酸磷(0.25kg)+过磷酸钙(1kg)。 压青试验采用豆科植物花期割压,树冠外围两侧水平沟内挖40cm深压入。以压青数量为处理,分别为25kg、15kg和10kg,每处理10株,重复3次,以不压青松翻土壤为对照,分析比较其差异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肥对枣树产量的影响 旱坡地枣园密植栽培后,枝叶量多,结果多,相对对养分的需求也多。黄河中游旱坡地土壤瘠薄、肥力低,营养供需矛盾突出。施肥种类不同,次数不同,对枣树产量的影响也不同。肥料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肥料和施肥次数对枣树产量的影响 A 区组 产 因 Ⅰ Ⅱ Ⅲ Ⅳ 量 素 kg/株 B因素 a1 a2 a3 a1 a2 a3 a1 a2 a3 a1 a2 a3 b1 15.3 16.5 18.7 15.1 16.8 19.8 15.9 17.6 18.4 15.7 17.7 18.6 b2 16.4 17.8 19.4 16.7 18.3 20.6 16.9 18.7 20.3 16.3 18.9 20.7 b3 16.8 18.2 20.1 17.5 18.7 20.3 17.4 19.1 22.7 16.9 18.9 21.4 主区总和Tm 48.5 52.5 58.2 49.3 53.8 60.7 50.2 55.4 61.4 48.9 55.5 60.7 T 655.1 表2 主处理与区组双向表 区组 主 Ⅰ Ⅱ Ⅲ Ⅳ 主处理总和TA 区Tm 主处理 a1 48.5 49.3 50.2 48.9 196.9 a2 52.5 53.8 55.4 55.5 217.2 a3 58.2 60.7 61.4 60.7 241.0 区组总和Tr 159.2 163.8 167.0 165.1 T 655.1 表3 A、B因素两向表 A B a1 a2 a3 TB b1 62.0 68.6 75.5 206.1 b2 66.3 73.7 81.0 221.0 b3 68.6 74.9 84.5 228.0 TA 196.9 217.2 241.0 655.1 表4 方 差 分 析 表 变 异 原 因 自由度 平方和 均 方 F F0.05 F0.01 主区部分 区组间 3 3.68 主处理(A) 2 81.20 40.60 278.91** 5.14 10.92 主区误差(Ea) 6 0.87 0.15 主区总和 11 85.75 副区部分 副处理(B) 2 20.85 10.43 19.291** 3.55 6.01 主副处理交互作用(A×B) 4 0.65 0.16 0.30 副区误差(Eb) 18 9.73 0.546 总 计 35 116.9795 F测验结果主处理(施肥次数量)和副处理(肥料种类)的不同水平之间的差异均达到0.01极显著水平,但两因素交互作用的差异不显著,没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