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用LHAASO混合探测宇宙线膝区
利用LHAASO混合探测宇宙线膝区 马欣华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010年4月19日 宇宙线膝区物理:全粒子谱 几种主要观点: 银河宇宙线加速源的 Emax 限制 银河系对高能宇宙线的约束失效 银河系附近的AGN源 太阳系附近的SNR加速源 高能强子作用特征的改变或新粒子的产生 检验或分辨这些模型, 需要知道膝区宇宙线各个成分的能谱: 1-2:质子的拐点若在 ~100 TeV, 膝区成分应以重核为主; 质子的拐点若在 1000 TeV, 膝区成分应以轻核为主; 其它成分的拐点应有Z依赖; 3: 膝区成分应以质子为主; 4: 膝区的全粒子谱应有凸起状结构; 5: 不同成分能谱的拐点应有A 依赖。 宇宙线膝区物理:已有的实验的特点 多为混合探测,得到多个观测量:电子,μ子,强子,γ family,? 。 或者阵列排布面积较小,事例统计量不够;或者有效探测面积较小,测量不够精细;或者海拔太低,不适宜观测膝区。如果不能同时满足这些要求,就很难得到精确的宇宙线膝区能谱和成分。 羊八井实验探测膝区现状 羊八井实验探测膝区现状:ASγ 羊八井实验探测膝区现状:ASγ 羊八井实验探测膝区现状:ASγ+YAC+MD ARGO的独特性:近芯区测量 灵敏的参数选择 羊八井实验探测膝区现状:小结 羊八井实验(中日ASγ,中意ARGO)在宇宙线膝区研究方面已经作了十几年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且在不断地改进升级,预计不久就会有新的研究结果产生; 羊八井实验实际已经走在混合探测的道路上,未来的研究计划中必然要着重考虑混合探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羊八井实验的未来,LHAASO计划与膝区的混合探测 LHAASO计划中的阵列铺设面积为1km2,是ASγ-Tibet的27倍,电子/光子探测器阵列(ED)探测器总面积是ASγ-Tibet的6倍,还有大面积μ子探测器阵列(MD、WD)、大气荧光暨契伦科夫探测器阵列(CT)和簇射芯探测器阵列。 这些分阵列各自探测宇宙线次级粒子中的电子/光子数分布Ne、μ子数分布Nμ,最大簇射深度Xmax(?),以及代表簇射芯区高能γ的能量和数量的测量量。 集成这些观测手段,可在50TeV到500PeV的能量范围内精确测量原初宇宙线的能量和成分。 羊八井实验的未来,LHAASO计划与膝区的混合探测:小结 占据着羊八井的地缘优势,LHAASO计划为宇宙线膝区的精确混合探测提供了良机; 初步的模拟已经显示出LHAASO计划在宇宙线膝区观测方面的可行性; 下一步的模拟,将以5000m2芯探测器为核心,协调各种探测器的复合,实现高精度混合观测宇宙线膝区物理的目标。 总结 宇宙线膝区物理经历了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仍然有待于突破; 羊八井实验在宇宙线膝区物理方面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并且仍在不断努力创新; 羊八井实验的未来计划将有利于实现高精度混合观测宇宙线膝区物理的终极目标。 composition discrimination 轻成分的效率为82.0%,纯度为80.7% 。 重成分的效率为26.9%,纯度为70.1%。 羊八井实验的未来,LHAASO计划与膝区的混合探测:初步的模拟结果 * * * * * 高能物理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南昌) 内容 宇宙线膝区物理 羊八井实验探测膝区现状 羊八井实验的未来:LHAASO计划与膝区的混合探测 总结 1958年, Kristiansen和 Kulikov 在AS实验中发现, 宇宙线总粒子谱有个膝: 在几个PeV幂能谱变陡, 由 -2.7 到 ~ -3.0。直到现在,对膝的观测和理论解释仍然非常活跃。 宇宙线膝区物理:膝的成因 宇宙线膝区物理:膝的成因 WANG Bo,et al., [astro-ph.HE] 31, 1003.4202v2 年轻的SNR产生的宇宙线原子核与近源光子发生对产生相互作用,因损失而得到“膝”→精细结构以及component B,而且能够解释ATIC等观测到的e+e-的超出 gamma Tienshan Yakutsk grape3 ICE-TOP EAS-TOP Akeno CASA-MIA BLANCADICE Tunka 羊八井 宇宙线膝区物理:已有的实验 Chacaltaya KASCADE 至今所有AS实验都观察到膝的存在, 无一例外。但是由于测量精度不同,而且对强子作用模型有依赖,膝的位置及形状,以及成分的能谱在已有 的各观测结果之间 差异在30%左右。 宇宙线膝区物理:膝的成分 Tibet ASγ Collaboration / Physics Letters B 632 (2006) 58–64 A. Haungs et al. / Nuclear Physics B (Pro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