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入华新教传教译业述评
晚清入华新教传教士译业述评
冯天瑜
【论文分类】中国近代史
【论文网络来源】/K3
【学刊期数】2004年12期
【论文期刊来源】《史学月刊》 开封 2004年08期第30~35页
【英文标题】Comments on the Translations by Late Qing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FENG Tian-yu Research Center for Ancient Chinese Culture,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Hubei,China
【作者简介】冯天瑜 1942- ,男,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武汉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
【内容提要】 晚清入华的英美新教传教士在中国士人协助下,开展了规模空前的西学中译工作,其间发生“原语主义”与“译语主义”的论争。而晚清译业的实践证明,译语主义指示了沟通中西文化的行之有效的路径。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in late Qing started large scale translation of Western works into Chinese,with the help of Chinese scholars.In the course of their translation there occurred the debate oforiginalismandtargetism,and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in late Qing proved that targetism was a very effective way of bridging the Sino-Western cultures.
【关 键 词】新教/名目/原语主义/译语主义Protestantism/name/originalism/targetism
[中图分类号]K252B9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83-0214 2004 08-0030-06
基督教的几个支派——“大秦景教”、“也里可温教”和耶稣会先后于唐代、元代及明清之际进入中国,其中由耶稣会扮演主角的基督教第三次入华,对中西文化及语汇交流造成较大影响。由于罗马教廷和清政府的否定性干预,耶稣会在华传教活动于18世纪初叶中断。经“百年禁教”之后,自19世纪初叶开始,基督教由其一大宗派——新教再度进入中国,此可谓基督教的第四次入华。诚如费正清所说:“在19世纪中西关系中,新教传教士是研究最少,却是最有意义的人物。”[1] p2 之所以说新教传教士入华“最有意义”,是因为新教伦理(普世主义、敬业俭朴、勤劳致富等)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发展有着内在联系,新教热衷于介入各项世俗事务和世俗学术,称之“灵性奋兴”,而且,来自西欧北美的新教传教士进入中国的19世纪,恰值西方殖民主义大举东侵、中国社会发生旷古未遇的近代转型,故新教传教士入华在晚清文化的“古今中西”大交会中起到某种触媒剂作用,从而也在译学发展史上留下深刻的痕迹。本文不拟从政治层面讨论传教士的译业,而就译学史题旨,介绍入华新教传教士的译业实绩,并考析其发展理路。
一 马礼逊的《圣经》汉译及《华英字典》编纂
新教进入中国大陆始于19世纪初,其先锋人物,是英国基督教伦敦布道会派遣到中国的传教士马礼逊 Robert Marrison,1782~1834 ,他于1807年9月4日到澳门,9月7日抵广州。其时中国尚在“禁教”阶段,马礼逊自1809年起以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商馆正式雇员身份,从事“以文字播道”的传教译经活动,长达25年,直至1834年于广州辞世。
来华之前,马礼逊曾向在英国学习商务的华人容三德求教中文和儒学。他又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看到1793年由一英国人带回的天主教传教士巴色译成中文的《圣经》手稿,遂于1806年开始作汉译《圣经》的准备。来华之后,马礼逊自1808年起汉译《新约全书》,在华人陈老宜、李十公帮助下,于1801年译毕并刊行《使徒行传》,1811年刊行《路加福音》,1812年刊行《使徒书信》,1813年译毕全部《新约圣经》,在广州秘密刻印2000部。1814年,马礼逊与伦敦布道会派来的英格兰人、传教士米怜 William Milne,1785~1822 合作汉译《旧约全书》,1819年译毕。1823年将《新旧约全书》以《神天圣书》之名,合为21册线装本在马六甲出版。此为第一部汉文《圣经》,在汉字文化圈的中、日、朝有广远影响。马礼逊汉译《圣经》,曾参考明末清初耶稣会士所译圣经经卷,大体接受利玛窦 1552~1610 以“上帝”译God的译法,与后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无锡市南菁中学214届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数学试题及答案.doc
- 无锡市特种设备制单位安全监督检查专项活动实施方案.doc
- 无锡育才中学20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 无领导小组讨论(GD)最全资料附带九大经典案例,提示篇评分篇角色篇案例篇应付面试国考外企精英培训.doc
- 日元汇率变动对其济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doc
- 日元贸易结算的经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doc
- 日内瓦公约第三议书关于采纳一个新增特殊标志的附加议定书(2005-12-8).doc
- 日化线服务员必备业务知识基本礼仪和销售技巧.doc
- 日常交际英语常用200句.doc
- 日常及商务英语常句型、成语、词库等(教师参考用书).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