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事业单劳务派遣员工归属感的成因.doc

浅议提高事业单劳务派遣员工归属感的成因.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提高事业单劳务派遣员工归属感的成因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浅议提高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员工归属感的成因浅议提高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员工归属感的成因由于受制于事业编制的严格控制,派遣员工缺乏归属感”给他们公平竞争的机会,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从而调动派遣员工巨大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体现自我价值,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劳务派遣人员内心极其渴望进入事业编制,优秀的劳务派遣员工在参加事业编制职工公开招聘时,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对于特殊人才或有突出贡献者,应建立有效机制,将他们转为事业编制职工,这样可以激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确保队伍的稳定和优秀的人才不流失。 五、结论 劳务派遣员工是推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开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事业单位要实现长足发展,管理者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内在需求,建立和完善适应新的用工方式下的充满活力的派遣员工激励机制,以提升派遣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归属感,充分调动和激发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组织与劳务派遣员工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洪彬《央视好风景 水碧客船来》(《人力资源》2006年第8期)28-30页; 2. 林薇《媒体用人制度的创新—推行劳务派遣制度,探索创新编外辅助人员用工机制》(东南传媒2006年第3期69-71页); 3. 王伟亮《重新看新闻媒体和其从业人员间的劳动关系》(《新闻记者》2007第11期85-87页); 4. 梁瑛滢《浅析事业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员工的利弊》(《当代经济》2013 年第 2 期74-75页); 5. 张勇《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员工的同工同酬探讨》(《人力资源管理》2012年第10期85页); 6. 郭海艳 沈维 徐萍 赵志鸿《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劳务派遣人员心理契约建立与维护问题的探讨》(《科技资讯》2011年第13期第182-183页); 7. 刘晔《双因素理论在劳务派遣人员激励管理中的探讨》(《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年第6期第51-52页); 8. 潘颖《从心理契约角度提高派遣制员工满意度》(《中国水运》2012年第9期第28-29页); 9. 林嘉 黄龙 李进东《劳动合同法》都修改了哪些内容?———专家解读《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劳动保障世界》2013年第2期第19-20页) 10.于军《浅议劳务派遣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8月第10卷第4期第29-32页); 11. 黎兆团 杨增雄《劳务派遣制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研究》(《经营管理者》2012年第13期第99页); 12. 孙春芳《浅析劳务派遣工的激励机制》(《云南科技管理》2012年第2期第31-32页); 13. 邱 琦《国有企业劳务派遣员工激励机制研究》(《职教通讯》2013年第5期第44-45页); 14.赵凡禹 裴向敏《团队精神》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年11月第82-93页; 15. 中国农林水利工会《让劳务派遣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中国工运》2012年第11期第37-38页); 16. 董福荣 编??刘勇 译《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implementation of corrective tasks for the new problems found in a timely manner into the special rectification and rectification category. In-depth summary of good practices and good experience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good around the typical,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rectification, to prevent repeated rebound, use of the results of the activities, timely organization look back again.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continuously consolidate and deepen and exp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to achieve the system results, practical results. Three, the main problems and rectification measures focus on rectification goals, determined to honor the commitment rectification measu

文档评论(0)

gbn0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