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版《创计·高考语文》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第2部分 第2单元 第3节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板块一 鉴赏修辞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寻梅
乔 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1 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寻梅”的执着与艰难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前三句借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不断转换,以及细节描写,写出了寻梅的执著和艰难。诗中“冬前”“冬后”是时间的间隔,“溪南”“溪北”“树头”“树底”是空间的变换,“两履霜”是细节描写。
2 “忽相逢缟袂绡裳”采用了比喻 或拟人 的修辞,把梅花写成了一位清雅飘曳的白衣女子,表达了终于找到梅时的那种喜悦心情。“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采用了对偶 或夸张 的修辞,表现了从醉态回到现实后的万分孤独和失落。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 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 1 “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比喻。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一半给我,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难以言状的离愁。
2 不忍与友人离别的愁苦之情。如果能得到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词人就可与友人长聚不分了。诗人想像奇特,感情真挚深沉。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 雨
陈与义①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睛。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 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②海:暴雨。
1 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屋前的江流与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顽强地挺起,大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
2 示例 ①双关。“晦”“明”“阴晴”等既是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雨”既指自然之雨,又指有助于抗金的政策、措施等。②用典。尾联上句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下句用《洗兵马》中“净洗甲兵长不用”的诗句 或武王与姜子牙的典故 ,表达了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
板块二 鉴赏表达方式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 ①梅花落:乐曲名。
1 两首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两首诗都表达了征人思乡的感情。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 乐观开朗 ;李诗写月如秋霜,充满寒意,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寒冷凄清 愁惨 ,感情悲凉哀怨。
2 高诗寓情于景,由听到《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李诗直接抒情,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建筑安证考试题库.doc
- 2014建筑工目考试大纲.doc
- 2014微报大划书.doc
- 2014心理学46个实验汇总.doc
- 2014延庆县一模物理试题及答案.doc
- 2014快乐暑动手册.doc
- 2014感动中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x
- 2014感动中大人物颁奖词.doc
- 2014感动中迹颁奖词推荐理由.doc
- 2014招教考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doc
- 2014版《创计·高考语文》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第2部分 第3单元.doc
- 2014版《创计·高考语文》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第3部分 第1节.doc
- 2014版《创计·高考语文》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第3部分 第2节.doc
- 2014版《创计·高考语文》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第4部分 第1单元 第1节.doc
- 2014版《创计·高考语文》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第4部分 第2单元 第1节.doc
- 2014版《创计·高考语文》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第4部分 第1单元 第4节.doc
- 2014版《创计·高考语文》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第4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doc
- 2014版《创计·高考语文》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第4部分 第2单元 第3节.doc
- 2014版《创计·高考语文》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第4部分 第2单元 第5节.doc
- 2014版《创计·高考语文》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第5部分 第1单元.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