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李白诗四首》其一《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导学案 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VIP

高二语文《李白诗四首》其一《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导学案 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李白诗四首》其一《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导学案 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1]导学案 李 白 我本楚狂人[2],凤歌笑孔丘[3]。 手持绿玉杖[4],朝别黄鹤楼[5]。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6]傍,屏风九叠[7]云锦张,影落明湖[8]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9],银河倒挂三石梁[10]。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11]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12]清我心,谢公[13]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14]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15]。 先期汗漫九垓上[16],愿接卢敖游太清[17]。 [1]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写作了这首诗。卢侍御虚舟: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唐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2]楚狂人:春秋时楚人陆通,字接舆,因不满楚昭王的政治,佯狂不仕,时人称“楚狂”。 [3]凤歌笑孔丘:接舆曾唱“凤歌”讽刺孔子。《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4]玉杖:汉制年过七十者授以玉杖,哺之以糜粥,杖柄以鸠为饰。鸠,不噎之鸟也。李白当时年近六旬,以“绿玉杖”喻神仙之游。 [5]黄鹤楼:旧时黄鹤楼在武昌府城西南隅黄鹤矶上。 [6]南斗:星宿名,即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共六星。 [7]屏风九叠:庐山的九叠屏,在五老峰东北。古时称庐山,其山九叠,川亦九派。 [8]明湖:鄱阳湖。 [9]金阙:指石门。二峰:香炉峰和双剑峰。 [10]三石梁:指三叠泉。 [11]吴天:因庐山一带三国时期属于吴,故称。 [12]石镜:《水经注》载:(庐)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净照见人形。晨光初散,则延曜入石,豪细必察,故名石镜焉。谢灵运诗“攀崖照石镜”即此。 [13]谢公:谢灵运。 [14]琴心三叠:道家术语,指修炼功夫很深。 [15]玉京:天帝的居所。 [16]汗漫:意谓不可知,这里比喻神。九垓:九天之外。 [17]卢敖:《淮南子·道应训》载,“卢敖游北海,遇见一怪仙,想同他做朋友而同游,怪仙笑道:‘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遂入云中。”太清:道家指天空最高处。这首诗作于诗人流放夜郎遇赦回来的次年,从汉口来到江西。诗中既写了庐山的秀丽雄奇,更主要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由于安史之乱中无辜下狱,又遭流放,内心有着无限幽愤之情,希望在山水中超越黑暗的现实、污浊的官场,进入到自由自在的神仙世界。诗中对庐山的雄伟、秀丽的景致作了形象的描绘,并且在写景中融入了李白身上那种独特的豪迈不羁的个性。全诗境界雄旷,辞旨慷慨,表现了李白山水诗歌的特点。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起句即开宗明义表达胸襟,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要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凤歌”一典,用语精警,内容深刻,饱含身世之感。接着诗人以充满神话传说的色彩描述他的行程。“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两句诗既是李白一生遍访名山大川的写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寻仙访道的隐逸之心。然后转入第二段,诗人以浓墨重彩,正面描绘庐山和长江的雄奇风光。起笔勾勒轮廓,写山景鸟瞰;然后从仰视的角度,细描庐山绝景。接着笔势忽又宕起,总摄全景:“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诗人下笔错综变化,迂回别致,娓娓道来,把山的瑰玮和秀丽写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然后,诗人登高远眺,长江雄伟气势在眼前喷薄而出:“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诗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将长江景色写得境界高远,气象万千。李白历经挫折后,重登庐山,不禁感慨人生无常,盛世难再,油然而生寻仙访道的想法,希望借此超脱现实,以求解决内心的矛盾。诗人甚至还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丹,修炼升仙,以摆脱世俗的羁绊,去到那虚幻的神仙世界。“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李白反用其意,以怪仙自比,借卢敖指卢虚舟,邀卢共作神仙之游。远远望见神仙在彩云里,手拿着莲花飞向玉京,诗人不禁浮想联翩,仿佛随仙人飘飘然凌空而去。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余韵悠然。 此诗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有对儒家孔子的嘲弄,也有对道家的崇信;一面希望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一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风物。诗的感情豪迈开朗,激荡着一种震撼山岳的气概。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诗的韵律也随诗情变化而显得跌宕多姿。前人对这首诗的艺术性评价颇高:“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庐山谣》等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与南山秋气并高可也。” 从这首诗看出李白具有怎样的精神气质? 2、试分析

文档评论(0)

ah822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