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大纲要求 了解针灸的治疗原则 掌握针灸配穴处方原则 了解临床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一、针灸的治疗原则 《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者泄之,菀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针灸的治疗原则 指出针灸治病,凡邪气盛满时,当用泻法,以泻其实邪;正气不足,身体虚弱时,应用补法,以补其不足,使正气充实。若属热邪,应用疾刺法或刺出血,以疏泄其邪热。 针灸的治疗原则 若寒邪过盛,脏腑经络之气凝滞时,当用留针法,以使阳气来复而祛散寒邪,或用灸法以助阳散寒。若气血瘀滞,闭阻经络时,用出血法,以祛除其瘀。若阳气不足而脉陷下时,则宜用灸法,以升阳举陷;若非他经所犯而本经有病者,则取本经腧穴,以调其气血。 针灸的治疗原则 因此在临床运用针灸治病时,必须根据中医基本理论,运用望、闻、问、切四诊配合其它方法,确立八纲,始能决定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的治疗原则 阴阳- 中医的基本理论核心, 八纲中的总纲。 表里- 一般是指疾病所在部位的深浅而言。 寒热- 指疾病的性质而言。 虚实- 指人体正气的盛衰和病邪的消长。 针灸的治疗原则 表- 浅刺(在经络在皮肉者) 阳 热- 浅刺疾出,泻法 八 实- 泻法,多针少灸或出血 纲 里- 深刺(在脏、在腑) 阴 寒- 留针,宜灸 虚- 补法,少针多灸 二、针灸的治疗作用 1、调和阴阳 针灸治病的主要作用在于调和阴阳,正如《灵枢.根结》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是通过腧穴和针刺手法来完成的。 针灸的治疗作用 2、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 扶正祛邪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法则,在正邪双方斗争中,两者盛衰的程度不同,其病证也不同。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所以治疗时实证应用泻法,虚症应用补法。 针灸的治疗作用 临床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和先后。 扶正适用于正虚而邪不盛的病证,祛邪适用于邪实而正未伤的病证;扶正与祛邪同时应用,适用于正虚邪实的病证。 针灸的扶正祛邪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和腧穴的配伍来实现的。 针灸的治疗作用 3、疏通经络 《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十二经脉的分布,阳经在四肢之表,属于六腑;阴经在四肢之里,属于五脏。并通过十五络的联系,沟通表里,组成了气血循环的通路,它们“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维持着正常的生理功能。 针灸的治疗作用 在病理上经络与脏腑、器官也是息息相关的。经络气血的偏盛偏衰,经络气血的逆乱,都可引起有关脏腑、器官以及经络循行部位的病理变化。 疏通经络就是调整经气。针灸治病是采用补法和泻法,作用于腧穴经络,取得“通其经络,调其血气”的作用,从而治愈疾病。 三、配穴处方原则 1、近部取穴 根据每一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的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证这一普遍规律提出的。多用于治疗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状。 配穴处方原则 2、远部(远道)取穴 根据阴阳脏腑经络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和腧穴的主治功能提出的。是在病痛较远的部位取穴(特别是在本经肘膝以下的部位)。 配穴处方原则 3、对证取穴(随证取穴、辨证取穴) 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的功能提出的。它与近部与远部取穴不同。 八会穴就是典型的对证取穴,八会穴是指人体气、血、筋、骨、髓、脉、脏、腑等其精气聚会处的八个腧穴。 腑会…中脘 脏会…章门 气会…膻中 血会…膈俞 筋会…阳陵泉 骨会…大杼 髓会…绝骨(悬钟) 脉会…太渊 中 风 中风是一种常见急性疾病,多为中老年人。本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本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等脑血管意外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病最常见的病因,血液动力学及血液粘稠度的改变为其病理基础。 特点:反复发作,常留有后遗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疾患。 一、病因病机 正气不足,经络空虚,风邪入侵--外风、虚 烦劳过度,病后体虚,年老体衰,阴阳失调,内风旋动--内风 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瘀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或肝阳素旺,木克脾土,脾失运化,内生痰浊; 或内火炽盛,炼液为痰,以致肝风挟痰火窜扰经络,蒙蔽清窍而猝然昏倒,歪噼不遂--痰 五志过极,心火暴盛,风火相煽;或肝郁气滞,失于条达,气血瘀滞;或者暴怒伤肝,肝阳暴动,气血俱浮,上冲于脑,突发大厥--火 二、辨证 辨病位浅深和病情轻重--中经络、 中脏腑 辨闭证与脱证 辨病势顺逆 以神志作为标准 病位 主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库300道附参考答案(精练).docx VIP
- 2025山西忻州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9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NE200300高性能矢量变频器用户手册.pdf VIP
- 太原市第一外国语学校小语种考试真题及答案.pdf VIP
- 2023年EXCEL版研究生考试考研英语考试词汇表字母顺序+乱序版(方便筛选背诵).docx VIP
- 2025年西安市工业合作联社下属企业招聘(1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2 My school things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4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YAESU八重洲FTM-500DR(APRS版)中文说明书.pdf
- 2024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