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定义 液体渗出或外渗是指输注刺激性、高渗性药物/液体时,使血管通透性增强,使输入的药液/液体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为的周围组织,轻则引起局部组织肿胀、疼痛,重则局部组织起泡、坏死。 这是临床护理经常遇到并常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的问题,因此要做好预防和早期处理。 药物外渗病因素 1、药物因素 2、机械损伤 3、生理因素 4、血管因素 1、药物因素 (1)输入的药物浓度过高 (2) 速度过快 (3) 输入的药物引起血浆pH 值及渗透压改变, 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等均可引起血管壁损伤, 使其通透性增高, 而发生输液外渗。 输液外渗的高危药物 高渗液体如: 50% 葡萄糖注射液、20% 甘露醇、10%葡萄糖注射液、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右旋糖酐 血管收缩药如: 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垂体素 阳离子液如:氯化钠、葡萄糖酸钙、氯化钾、氯化钙 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 化疗药物如: 阿霉素、顺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甲氨碟呤、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长春地新、诺维本、卡莫司汀、氮芥、氟尿嘧啶等。这些药物损伤大、后果严重。 其他:造影剂、静脉高营养药物、血液制品、某些抗生素等。如:乐凡命、脂肪乳、氨基酸、柔红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 容易外渗人群 1、不会表达的婴幼儿, 2、感觉迟钝的老年人, 3、麻醉未清醒者 4、应用镇静剂的人,躁动患者等。 2、机械损伤: 原因多为:穿刺技术不熟练, 致一次给药多次穿刺, 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当(固定不牢、患者不合作、躁动不安、低龄儿童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对躁动不安, 精神异常、婴幼儿患者肢体适当束缚、固定防止针头脱出)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 (凝血不正常)给药方法不当对长期静脉给药者可选用留置针保留血管, 以减少穿刺的次数。 3、生理因素 病人静脉弹性降低, 对针管的包绕能力减弱, 易使药液顺着针管渗漏到外周组织中, 靠近关节的静脉和深静脉尤易发生外渗。 老年人常为慢性病病人, 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恶性肿瘤等, 血管长期营养障碍, 使管壁通透性明显增高、弹性降低, 损伤后修复功能降低, 也易发生输液外渗。 昏迷、严重脱水, 此类患者微循环受损, 血管通透性增加, 手术麻醉、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 反复接受静脉给药的癌症患者以及静脉炎患者, 此类患者血管结构与功能障碍, 静脉输液或外渗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4、血管因素 注速度过快,局部血管难以承受急剧增高的腔内压力,反复穿刺损伤静脉的完整性并导致破损。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②药物由脉管系统渗出扩散至周围组织,致局部炎症反应可形成红肿硬结形成脓肿,称化学性蜂窝组织。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③局部炎症进一步发展、药物毒性作用过强或致局部血管严重收缩均可造成局部组织糜烂坏死,称为渗出性坏死。 1)化疗药物 外渗后可致局部灼伤(烧伤样改变)、组织坏死。如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卡氮芥、氮烯、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顺铂等 2)高浓度、刺激性药物 外渗后可致沿静脉走向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常见药物 TPN、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5%碳酸氢钠、氨基酸、脂肪乳、50%葡萄糖、KCL、VC、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浓度、渗透压、刺激性及化学毒性有关。 3) 普通药物 外渗后仅有肿胀且很快吸收或经热敷吸收, 无明显局部刺激作用。但个体有差异。 外渗的临床分级 a. 0级:没有临床表现。 b.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2.5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c.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1到6英寸之间(2.5-15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外渗的临床分级 d.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 15厘米),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e.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淤血肿胀,水肿范围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 15厘米) ,可凹性水肿,循环障碍,中等到重等程度的疼痛,任何容量的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体的渗 预 防 措 施 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力争一针见血, 避免刺破血管。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 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和输液速度过快对血管的损伤 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巡视观察 加强告知 *对静脉输入高危药物时充分告知患者及陪护,让其了解、认识静脉输液基本的、必要的医学和护理知识, 做到相互配合,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务人员,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纠纷发生的风险。 处 理 措 施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课--提升道德境界详细分析.ppt
- 药学监护与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剖析1详细分析.ppt
-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课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详细分析.ppt
-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课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详细分析.ppt
-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详细分析.ppt
- 职业高中中学生青春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讲座详细分析.ppt
- 药学通讯2015年第4期详细分析.doc
- 药学药性味记忆法详细分析.doc
-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专业练习卷详细分析.doc
- 药学仪器操作详细分析.ppt
- 基于文本挖掘及QFD的红色旅游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以赣州红色旅游为例.pdf
- 收入不平衡、共享发展与居民幸福感.pdf
- 非农就业、家庭代际与农户“两闲”盘活利用行为——基于江西省实证.pdf
- “数商兴农”背景下湘西州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数字技能精准培育路径研究.pdf
- 新质生产力与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双向流动、梯度差异与路径.pdf
- 粮食安全背景下撂荒地治理与村社集体经营秩序重构.pdf
-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推进方略.pdf
- 大食物观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pdf
- 数字素养何以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创业决策--基于CMES数据的实证分析.pdf
- 读懂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