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王曙晖新闻稿综合.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曙晖新闻稿综合

王曙晖 湘潭大学2007级编辑出版专业 新闻作品 文1《烈士祠堂几多愁》 作为历史文化古城的湘潭市,历代风云人物辈出。一处小庭院,一张小桌子,就可能负载了历史人物的点滴故事。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老祖宗留下的遗存需要我们保护和传承。目前,河西沿江风光带建设及棚户区改造工程已经启动,一些历史遗存正面临“拆”与“留”的选择。在城市新一轮改造即将启动之际,我们背着相机,带着眷念,探访老城区那些曾留给我们深刻记忆的老宅院、旧祠堂… 老城记忆系列一:刘烈士祠 烈士祠堂几多愁 实习生 王曙晖 古树苍翠,小巷幽远。拐进古老的城正街,青灰色的蝴蝶瓦和覆盖着青苔草木的老墙就映入眼帘。走近一处老宅,两根红漆柱子之间,暗红的大门赫然挂着一把锁。门是普通的门,只不过油漆斑驳;锁也是普通的锁,只是锈迹斑斑。但宅院却不是普通的宅院,而是辛亥元勋刘道一烈士的祠堂。 探访:掩在深巷人难识 7月13日,我们前往城正街探访刘烈士祠。城正街在粗壮的古树掩映下,树影婆娑,凉意阵阵,夏日的酷暑似乎不太影响这里的闲适与清凉。穿过长长的街道,随处可见老城居民三三两两坐在屋外,或下棋、或闲话家常。 穿过蜿蜒狭窄的水泥路,走过一条悠长深远的老巷,再经过一个嘈杂喧嚣的集市,我们终于拐进城北街,路人告诉我们,刘烈士祠 “石阶小巷路悠长,犹见明朝旧彩坊。芳草萋萋傍断壁,青苔漫漫上雕窗。天常有难逢饥旱,人岂无情赈义仓。六百年来多少事,夕阳依旧映唐墙。”在轻扬的博客上看到这首七律《题唐氏义门牌坊》,让我们内心涌起一种冲动,去探访这个祠堂,寻找这段历史。 盛极一时繁花着锦 这里曾经被称为“城里头”。嘉靖年间修建湘潭城,建惜春、瞻岳、拱极、观湘四门,城内分三街、九巷、二十六坊。三街为河街、宣化街、大街。其中东起熙春门,东至攀龙巷的宣化街就是现在唐氏义门所在的板石巷。沈璠诗云“万家城郭青山绕,十里帆樯翠霭笼。”描写了当时湘潭第宅林立、巷道交驰蛛布、店铺商肆横排的繁盛;沿江放眼望去,扬起的船帆,樯橹林立在淡墨色的雾霭里渐渐隐去。 据板石巷83岁贺国秋老先生回忆:唐氏义门当时外设门楼,上有明朝皇帝题写的“唐氏义门”四个大字,当时门楼有两扇很厚的宅门,据说小东门发大水就是靠这两扇门才挡住的。走过门楼,有一大大的亭子,就是现在黑色的横梁所在的地方,当时横梁是用来支撑亭子的重量的。走过亭子,有一座石拱桥叫月光桥,桥下是池塘,水质清澈,波光潋滟枝摇曳。桥右侧是唐氏宗祠,宗祠里面排立着唐氏祖先的牌位,鳞次栉比。绕过宗祠,有一座山,山上林木繁盛,鸟鸣瞅瞅。整个祠堂青翠葱郁,大气威武。每逢祠堂开祭杀牛,远近市民都会聚拢观看,场面浩大,热闹庄严。唐氏后人从什么开始不再住在这里,也早已无从可考。 繁华褪尽显沧桑 走近唐氏义门,就像走进一个遥远虚无的梦境。我们沿着绵长曲折的城正街主街道不断深入,走到板石巷,石阶小巷依旧悠长,穿梭在小巷中,总容易让人错认为巷子已经到头了,但再往前几步,却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甚至都有些怀疑,那个曾经繁华的所在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经过多方打听,走了将近半个小时,终于看见了掩在深巷低调静立的唐氏义门。 站在门前,环顾四周,唐氏义门旁边都是拥挤的民房,似乎要把这道孤独的门挤掉。与旁边的现代居民房一对比,这道古老的门更是显得格格不入、残破不堪。就在这扇作为文物保护的门楼上,办证号码,家电维修广告比比皆是。 古老的唐氏义门静静伫立,好似垂暮的老人,在静观世事变迁。雕梁画栋不再鲜艳夺目,粉白的墙壁难辨昔日容颜,依稀可辨门边两联:“恩周四县”,“籍隶五朝”。细看门楼,依稀可见修缮痕迹,层层覆盖的墙粉、水泥早已不规则脱落,青砖毕露,杂草丛生,处处斑驳……曾经红漆粉饰已然剥落,长方形的雕花栏框着已经斑驳难辨的雕花,拖着一片长条状的红色油漆的斑痕,中间隐约可见一人手持“天官赐福”展联。门楼顶端荒草兀自繁茂着……类似蝙蝠的雕塑静坐在衰颓灰暗的屋顶雕梁上。 门楼呈现一种古老而微黄的颜色。这宽不到两米,高不到五米的雕花门楼早已让人难辨容颜,若不细看,根本就让人难以相信它是一处雕琢精细、用工繁复的雕花门楼。门楼后侧一根黝黑的门梁仍然横亘在两墙之间,突兀地显露在外,承受风雨侵蚀,日月轮照。步入门楼,映入眼帘的全是钢筋水泥加铁门的现代化居民楼,唐氏义门就剩下这样一堵门了。三两行人路过,看到我们在这门楼前踟蹰拍照,也会对这门楼投来一瞥。骑摩托车经过的年轻居民看到我们也不禁放慢速度,对车上同行的人说“以前我怎么就没有发现这里还有这样一个古迹呢?”我们在门楼前徘徊良久,对着这满目斑驳的老墙心生落寞,曾经的繁华只留下了沧桑的痕迹,雕花门楼不言不语见证了曾经繁华的历史,背负的厚重故事与浑厚的历史也许将逐渐消逝在日趋现代化的小巷。 链接 唐氏义举济苍生 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湖南大旱。当时,明代贡士、江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