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学生 血液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及特性
一 血液的组成
二 血液的特性
(一)血液的物理特性
1 颜色:红色(动脉血为鲜红色,静脉血为暗或紫红色)。
血浆为淡黄色(是因溶解有胆红素)。
2 比重:1.05~1.06之间(主要决定于红细胞的浓度,其次 决定于血浆蛋白的浓度.红细胞数越多,血液的比重越大。)
3 粘滞性:正常人血液的粘滞性为水的4~5倍。
(二)血浆的理化特性
1 血浆的渗透压
渗透压:溶液中不易透过半透膜的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吸取膜外水分子的一种力量。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与颗粒的种类大小无关。
血浆渗透压:(是血浆中溶质颗粒吸水力量的总和。)
A 晶体渗透压:由溶解于血浆中的低分子晶体物质(如无机离子、尿素、葡萄糖等)所形成。
B 胶体渗透压:由高分子胶体物质(如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所形成。
正常人血浆渗透压:7.6 个大气压 (370C)
等渗溶液:与血浆总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之。(0.9%NaCl 或5%G溶液)
高渗溶液:凡高于0.9%NaCl溶液者称之。
低渗溶液:凡低于0.9%NaCl溶液者称之。
2 酸碱度
正常人血液ph为7.35~7.45之间变动。
原因:血浆和红细胞中存在缓冲对所形成的一套缓冲系统。
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NaHCO3/H2CO3(多,强)、Na-蛋白/H-蛋白. Na2HPO4/NaH2PO4.
红细胞中的主要缓冲对: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 (KHb/HHb)
KHbO2/HHbO2. KHCO3/H2CO3. K2HPO4/KH2PO4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
一 红细胞
(一) 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1 形态:正常成熟的红细胞无核,边缘较厚,中央较薄,呈双凹圆蝶形。直径约为6~8微米,厚约2微米。
2 数量:
男子:450~550万(平均500万)/mm3(4.5~5.5X1012/L)
女子:380~460万(平均420万)/ mm3 (3.8~4.6X1012/L)
婴儿:初生儿较多,600万/ mm3
3 功能:(1)运输O2和CO2
(2)对机体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
(3)具有免疫功能:在红细胞表面有补体物质,能吸引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并将其运载到吞噬细胞予以清除。
(二)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Hb)
男子:12~15g/100ml blood
女子:11~14 g/100ml blood
初生婴儿:含量较高,可超过20 g/100ml blood
贫血: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的下限称之。
(三)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 红细胞膜的通透性
2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与溶血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指红细胞对低渗溶液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等渗液: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eg; 5%GS ;0.9%NaCl
高渗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红细胞萎缩(1.5%NaCl)
低渗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红细胞膨胀 破裂 红细胞溶血
0.6~0.8% NaCl 0.4~0.46% NaCl 0.34~0.32%NaCl全部溶血。
3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与血沉
1)定义: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指红细胞能稳定地悬浮在血浆中的特性。
血沉(率):测定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之。
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原理:可能是红细胞表面存在带有负电荷的唾液糖酸蛋白,由于同性相斥,故红细胞不容易聚集,从而保持其悬浮稳定性。
3)红细胞在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男 3mm女10mm
4)意义:临床辅助诊断风湿、结核等疾病。
(四)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1 生成:
原料:Fa2+和蛋白质 缺铁性贫血
成熟因子:叶酸、VB12-内因子 巨幼红细胞贫血
生成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遗传
生成过程:
2 破坏:红细胞在血液中的平均受命为:男-120天;女-109天。
(一般红细胞在血液内循环1000千米后在肝和脾中被破坏。)
据计算:每日有1%的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
4~5万个红细胞/1毫升血液更新;
约4个月血液全部更新一次
二 白细胞
形态:无色、有核的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但比重比红细胞小
2 分类:
按有无颗粒分:
有颗粒 嗜中性白血胞:(抵制微生物、病原体和急性化脓性
细菌入侵的第一 防线——反应细胞)
嗜酸性白血胞:限制嗜碱粒的致敏作用,参与对蠕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汽轮机排汽焓计算方法及系统.pdf VIP
- RBA内部审核计划签到表检查表总结报告及问题点跟进报告.pdf VIP
- 2025年浙江省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政治仪式视角下中国阅兵的功能与价值阐释.docx
- 四法一纲题目及答案.doc VIP
- 专题1.5等腰三角形(高效培优讲义)数学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docx
- 一种小卫星电源系统的能量平衡分析方法.pdf VIP
- 地下供水管网非开挖修复用塑料管道系统第1部分_总则.pptx VIP
- SY∕T 7300-2016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控制技术规范.docx VIP
- 药店动态质量管理知识(一)答案-2025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