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鱼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鱼病的定义: 致病因素作用于鱼体,使鱼新陈代谢失调,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扰乱鱼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鱼病的发生原因: 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 一、 鱼类致病的外在因素 (一) 生物因素 1、水温 水温与病害发生直接相关:鱼是冷血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水温的急剧升降,鱼体不易适应而发生病理变化,影响抵抗力,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鱼类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 1 T水过低:生物体抵抗力下降 2 T水过高:易发生缺氧 3 T水的骤变:引起休克、痉挛乃至死亡 水色与浮游生物 在养鱼水体中,水色的形成和变化主要是由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的变化引起的。 养鱼的水体应保持肥、活、嫩、爽。 肥:水色浓、浮游生物含量丰富; 活:水色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为早上清淡,中午和下午水色变浓; 嫩:水色好,一般为茶褐色、油绿色、黄褐 色; 爽:无杂物漂浮物。 2.水质-酸碱度、溶氧量 不足:浮头、泛池,过多:氧泡病 含氨量等 溶解氧 水中溶解氧与鱼类生长、生存的关系,氧气是鱼类生存、生长所必需的气体。 水中缺氧会造成池鱼生长缓慢易患病、浮头、甚至窒息死亡。 溶氧过饱和使鱼易产生气泡病。 pH值 水体pH值与鱼类生存、生长的关系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pH值在6.5-8.5范围内。 过酸(pH值6.5以下)能侵蚀鳃组织,使鳃组织发生凝血性坏死;同时酸的阳离子能与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成为不溶解的化合物,导致鱼的组织器官失去功能。 过碱(pH值8.5以上)能使鳃分泌物发生凝结,使鱼呼吸受阻死亡。 H2S 存在形式: H2S、HS-、S2- 危害:使神经系统中毒,抑制某些生理功能 ≥6.3 ppm: 鲤鱼死亡; ≥4.3 ppm :金鱼死亡; ≥1 ppm: 甲壳类死亡;斑节对虾: ≤0.05 ppm 转化:H2S ? HS- + H +、 HS- ? S2- + H + 来源: a. 环境严重缺氧:含S底泥无氧分解产生H2S; b. 水体或底泥中硫酸盐或含S有机质丰富,还原产生 c. 水体偏酸:HS-和S2-等硫化物转化产生 水体H2S的消除方法 a. 升高水体的pH b. 曝气氧化法:使含S物质氧化成氧化物 (充氧)水体DO升高后H2S的溶解度降低 c. 底质耕耘法:使底质含S有机质氧化分解 d. 化学固定法:使H2S生成无毒的沉淀 如:加入含Fe2+的底质改良剂: Fe2+ + S 2- FeS(沉淀) e. 生物处理法:加光合细菌等。 NH3-N 存在形式: a. NH3 游离态 :毒性大 b. NH4 + 离子态 :毒性小 c. 两种形式的转化: NH3+H2O ? OH- + NH4 + 来源: a. 环境严重缺氧:含N有机物分解产生NH3 ; b. 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之一 防治: a. 增氧;b. 降低pH值;c. 生物处理(光合细菌) 余氯: 氯气是很好的水体消毒剂,但过量会引起生物死亡 a. 饮用水: ≤0.3 ppm(卫生部标准) b. 鲢、鳙幼鱼: ≥0.35ppm 即死亡 c. 室内实验常因自来水中余氯的影响而失败 补救办法: a. 用陈水(自来水过夜) ; b. 用药物:加入 7ppm 的Na2S2O3 (三) 人为因素 1、削弱鱼类的体质,降低抗病力 (1) 放养密度不恰当 (2) 混养比例不合理 (3) 饲养工作不正常 (4) 技术操作不细致 (5)药物使用不当 2、有毒物质的进入,促使环境恶化 (1) 有毒废水的排入 (2) 水质底质的恶化 3、管理不善,病原体得以传播 (1) 使用污染的饵、肥 (2)病鱼尸体任意丢弃 (3) 排、注水处理不当 二、 鱼类致病的内在因素 內在因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民事陪审员培训课件.pptx VIP
- 材料科学基础:第十二章 金属材料强韧化机制.ppt VIP
- CNAS-GL27-2009 声明检测或校准结果及与规范符合性的指南.pdf VIP
- 胃脘痛护理查房.ppt VIP
- 【行业研报】2023年肯尼亚行业企业战略规划方案及未来五年行业预测报告.docx VIP
- 人民陪审员培训课件.pptx VIP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练习题 .pdf VIP
- 部编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docx VIP
- GB_T 39637-202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土壤环境腐蚀性分类.pdf
- 聚硼硅氮烷合成、掺杂及SiBCN陶瓷应用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