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一单元测试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九年级上册一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 (共3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刹车∕刹那   外壳∕地壳 逾越∕愉悦 B、屏障∕屏气 颤抖∕打颤 崛起∕挖掘 C、肇事∕征兆 逶迤∕贻害 繁衍∕俨然 D、修葺∕鹿茸 山峦∕依恋 逃遁∕敦厚 2.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2分) A、登峰造极 如愿以偿 若即若离 梦魂萦绕 B、不计其数 生意盎然 瘦骨嶙峋 郁郁葱葱 C、心驰神往 分道扬标 仙山琼阁 不甘寂莫 D、销声匿迹 浮想联翩 萧萧瑟瑟 新陈代谢 3.请从下面选择4个词语写一段话.(应恰当运用修辞手法)(4分) 潺潺 清澈 和煦 恍惚 惬意 4.按原文默写。(共8分) (1)五月天山雪, 。 ,春色未曾看。 (2)月黑雁飞高, 。 ,大雪满弓刀。 (3)王之涣《凉州词》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戌守者处境孤危①它不能阻止地震的来临②它也不能改变金融危机 ③它改变的是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态度④它能改变什么⑤文化的力量,我们不能夸大它⑥它改变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和世界相遇的方式。? 6.下面的作文片断三处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3分) “五四”青年节那天,我班举办了一次“我为班级添光彩”演讲比赛,各班都选派了代表参加,校团委书记也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活动,会上,同学们一拥而上,登台演讲,气氛十分热烈。特别是校团委书记抛砖引玉的即兴演讲,博得了全场阵阵掌声。会后大家感到欣慰,增强了同学们为班争光的决心。 ① ② ③ 7.仔细观察下面漫画,回答问题。(4分) 漫画一 双脚踏上幸福路 漫画二 对漫画一的题目简要赏析。(3分) 给漫画二命名一个题目。(1分) 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人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红色的历史,承载了国人太多红色的记忆。红,是嘉兴南湖的红色航船,是八一南昌的的炮火连天,是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是雪山草地的赤胆忠心,是新世纪中国人民红红火火的日子,是新世纪中国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 材料二:2007年江西卫视举办了首届中国红歌会,每次歌唱比赛都给观众带来了久违的感动。歌亮、人正、台风健康、编排大气、格调高尚、声情并茂,一扫近年来各类选秀节目矫揉造作的萎靡之风。“红歌”涵盖现代当红歌曲,红色革命歌曲等,综合了时尚元素和怀旧元素,给观众耳目一新的终极视听享受。 材料三:有人说,现在是什么时代了,感动已经是过去的代名词,“拒绝崇高”、“娱乐至上”是他们的价值取向。高尚的精神境界、执著的理想信念、明确的社会责任和应尽的社会义务,这些理应是构成社会主流价值的内容往往被他们视为另类。 (1)概述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 (2)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说说你对“红歌”内涵的理解。(2分) (3)你赞同材料三中的观点吗?为什么?(2分) (4)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在当前的经济大潮中,你认为应该拿什么来拯救感动?(2分) 二、现代文阅读 (共24分) (一)精读课内语段,完成9—13题。(共12分) ①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②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9.①②两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10.第②段写鼎湖山树的浓密,与课题“听泉”有什么联系?(3分

文档评论(0)

nbc152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