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期中整理材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外科学期中整理材料

《绪论》 1.砭石:是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最早用于切开排脓。 2.疡医:指外科医生,主治肿疡、金疡、折疡、溃疡。 3.《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4.《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5.华佗是我国的外科鼻祖,创制麻沸散、全身麻醉、主要成分(洋金花)麻醉止痛、镇咳平喘。 6.《刘涓子鬼遗方》,南齐龚庆宣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免疫法治疗狂犬病。 7.《世医得效方》,创伤科专著,脊柱骨折-----悬吊复位法。 8.陈司成《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的专著,砷汞治疗梅毒。 9.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现存最早论述病因病机的专著。 10.外科学流派: 正宗派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主张外治法和手术疗法。 全生派,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主张阴阳为核心辩证。 心得派,清代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主张三焦辨证的运用。 11.余下见材料 术语解释 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指一切发于体表的外科疾患。狭义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病。 肿疡:是一切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或结块。 溃疡:是一切外科疾病已经溃破的疮面或创面。 胬肉:指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 根盘:指肿疡的基底部。 根脚:指小肿疡的基底部(尤指疔疮之脓头的根部或深浅)。 护场:指正气对局部之肿势的约束或控制能力。 袋脓:指由于自溃或切口不当,脓液不能完全排出,潴留于脓肿之中。 结核:指生长于皮肉之间的圆形肿块;其不是病名,指的是体征;现已被肿块或结块所代替;与西医之结核完全不同。 应指:指在手法辨脓时,如肿疡中有脓时,检查者的手指就可获得液体冲击感,中医把它叫做应指,西医叫做波动感。其说明脓肿成熟。 齿线:肛瓣与直肠柱的基底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交界线。 肛管直肠环:外括约肌的深、浅二部围绕直肠纵肌及肛门内括约肌并联合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环绕肛管直肠连接处,组成一肌环,称之。 失禁。 高位肛瘘挂线疗法:以线代刀、边切边长、组织切开与修复同时进行,避免肛门 痈:痈者雍也,指气血被邪毒雍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有内痈、外痈之分, 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邪毒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有头疽、无头疽之分, 癣:中医之癣是指凡皮肤增厚拌有鳞屑或渗液的皮肤病;西医之癣是指浅部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疥:含义有二,一指疥疮,指由疥虫引起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一指全身性剧烈瘙痒性皮肤病。 痔: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凡人体孔窍之中有小肉突起者皆可称之为痔;狭义指齿线上下,直肠上下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也称作为痔。 漏:凡溃疡疮口脓液淋漓不断,犹如滴漏一样称之为漏。西医将其分为窦道、瘘管。窦道是指体表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其只有外口,没有内口。瘘管是指内脏与内脏相通,或内脏与体表相通的病理性管道,其既有外口,又有内口。 痰:外科痰的含义有三。一是指病因或病机,如痰浊、寒痰;二是指体征,凡发于皮里膜外、筋骨关节,软如棉馒,硬如结核,按之有囊性感者;三是指病证,主要包括疮痨性疾病、囊肿性疾病。 五善 1、心善:精神爽快,言语清亮,舌润不渴,寝寐安宁   2、肝善:身体轻便,不怒不惊,指甲红润,二便通利   3、脾善:唇色红润,饮食知味,脓黄而稠,大便和润   4、肺善:声音洪亮,不喘不咳,呼吸均匀,皮肤润泽   5、肾善:并无潮热,口和齿润,小便清长,夜卧安静   七恶   1、心恶:神智昏糊,心烦舌燥,疮色紫黑,言语呢喃   2、肝恶:身体强直,目难正视,疮流血水,惊悸时作   3、脾恶:形容消瘦,疮陷脓臭,不思饮食,纳药呕吐   4、肺恶:皮肤枯槁,谈多音哑,呼吸喘急,鼻翼煽动   5、肾恶:时渴引饮,面容惨黑,咽喉干燥,阴囊内缩   6、脏腑败坏:身体浮肿,呕吐呃逆,肠鸣泄泻,口糜满布   7、气血衰竭:疮陷色暗,时流污水,汗出肢冷,嗜卧低语 五善为顺,预后较好;七恶为逆,预后不良。 二、分类: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疔。 一、颜面部疔疮 【概说】 一、概念:发生于颜面部的急性普通化脓性疾病,其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钉丁,易于走黄。 二、西医病名:颜面部疖、痈。 【病因病机】 一、总因火毒为患。 二、走黄机理:头面乃诸阳之首,如火毒蕴结于此,则反应强烈,变化迅速,毒邪易于蔓延。 【诊断】 一、一般情况:好发于鼻、口唇、额前、颧、颊。 二、局部表现:局部有粟粒样脓头,逐渐红肿热痛,坚硬根深,状如钉丁,范围日渐扩大。约7~10天,肿势局限,脓栓脱落,肿消痛止,身热减退。 三、全身表现:开始就可以有热毒症状,随着红肿热痛的范围扩大而加重,合并走黄达到极点。 三、合并症:稍有不慎就易于走黄。 【鉴别诊断】 颜面部有头疖:

文档评论(0)

nzs158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