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管之父李德弗雷斯特.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子管之父李德弗雷斯特

窗体顶端 电子管之父李·德弗雷斯特 图 1883年,为人类贡献了2000余项发明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 T. Edison ,为寻找电灯泡最佳灯丝材料,曾做过一项小小的实验。他在真空电灯泡内部碳丝附近安装一小截铜丝,希望铜丝能阻止碳丝蒸发。实验结果使爱迪生大失所望,但在无意中,他发现,没有连接在电路里的铜丝,却因接收到碳丝发射的热电子而产生了微弱的电流。爱迪生并不重视这个现象,只是把它记录在案,申报了一个未找到任何用途的专利,称之为“爱迪生效应”。 被爱迪生本人忽略的“爱迪生效应”惊动了大洋彼岸的一位青年。1885年,30岁的英国电气工程师弗莱明 J. Fleming 博士坚持认为,一定可以为热电子真空发射找到实际用途。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发现,如果在真空灯泡里装上碳丝和铜板,分别充当阴极和屏极,则灯泡里的电子就能实现单向流动。经过多次实验,1904年,弗莱明研制出一种能够充当交流电整流和无线电检波的特殊灯泡——“热离子阀”,从而催生了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真空二极管。 然而,直到真空三极管的发明后,电子管才成为实用的器件。真空三极管的发明者是美国科学家李·德福雷斯特 Lee de Forest,1873- 1961 。 德福雷斯特1873年8月26日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爱荷华州。很小的时候,父亲带着全家迁往阿拉巴马州,接管了一所破产的公理会学校,过着拮据的生活。当地白人社区反对他父亲收留黑人上学,十分看不起他们家庭,所以小德福雷斯特很少与人交往,养成了较孤僻的性格。 孩提时期的德福雷斯特并不出众,被老师认为是个平庸的孩子。他的唯一爱好是拆装各种机械小玩意,志向不大,只想做个机械技师或者当一名机械工。但他很快就被19世纪末科技的飞速发展所激励,13岁便“发明”了好几种小机器。虽然父亲希望儿子将来成为一位牧师,但德福雷斯特暗自决定以科学研究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20岁那年他考取了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理学院的奖学金,班上的同学都叫他“学校里最平庸、最神经质的学生”,除了电学、特别是电磁波传播之外,他似乎对其他事都不感兴趣。由于奖学金很少,德福雷斯特不得不经常为别人打工。1899年,他终于获得了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本来,德福雷斯特应该留在大学任教,但有一件事情永远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事情发生在1899年秋,德福雷斯特正在撰写博士论文《平行导线两端赫兹波的反射作用》,其内容可能是当时美国所有大学里涉及到无线电的第一篇。在此期间,一年一度的国际快艇比赛就要在纽约揭开序幕,这一届盛大赛事因意大利无线电发明家马可尼的来访显得黯然失色。《纽约先驱论坛报》连篇累牍的宣传报道,把马可尼将要进行无线电表演的消息搅得沸沸扬扬。 然而,多年孜孜以求的苦思,德福雷斯特不愿就此中止有趣的试验。他沉思了一会,突然抓起一根导线,弯成“Z”型,小心翼翼地把它安装到灯丝与金属屏板之间的位置。这根导线,或许他想用来同时接收灯丝发射的电子,或许还想派上其他什么用途。殊不知他装上的这根小小的导线,竟会影响到20世纪电子技术的发展进程。 德福雷斯特极其惊讶地发现,Z型导线装入真空管内之后,只要把一个微弱的变化电压加在它的身上,就能在金属屏板上接收到更大的变化电流,其变化的规律完全一致——德福雷斯特发现的正是电子管的“放大”作用。后来,他又把导线改用像栅栏形式的金属网,于是,他的电子管就有了三个“极”——丝极、屏极和栅级,其中那个栅极承担着控制放大电信号的任务。1907年,德福雷斯特向美国专利局申报了真空三极管 电子管 的发明专利。 然而,由于合伙人的欺骗,德福雷斯特的公司曾两度倒闭。1912年,他甚至无辜受到美国纽约联邦法院的传讯,有人控告他的公司推销积压产品,进行商业诈骗。愚昧的法官判决说,德福雷斯特发明的电子管是一个“毫无价值的玻璃管”。 1912年,顶着随时可能入狱的压力,德福雷斯特来到加利福尼亚旧金山附近的帕洛阿托小镇,坚持不懈地改进真空三极管。在爱默生大街913号小木屋,德福雷斯特把若干个三极管连接起来,与电话机话筒、耳机相互连接,再把他那只“走时相当准确的英格索尔手表”放在话筒前方,手表的“滴哒”声几乎把耳朵震聋。 帕洛阿托市的德福雷斯特故居,至今依然矗立着一块小小的纪念牌,以市政府名义书写着一行文字:“李·德福雷斯特在此发现了电子管的放大作用。”用来纪念这项伟大发明为新兴电子工业所奠定的基础。这个地方,如今已成长为全球闻名的硅谷。 德福雷斯特是一位多产的发明家,一生获得了多达300余项专利。除了电子管之外,他的发明还包括在电影胶片边缘录制声音的技术、医学上使用的高频电热理疗机等等。他在商业上却屡屡失败,技术发明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经济效益,许多重要的专利都低价卖给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ATT ,就连电子管放大器的专利,也只卖了39万美元。但是,他的发明也为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