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整理人:lyphm001
南京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三、古诗鉴赏 10分 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⑧筠:竹。 1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鉴赏 10分
9. 1 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 4分,“手法”2分,“品格”2分 2 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寡欢的心情, 2分,“氛围”1分,“心情”1分 3 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②是失意伤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 4分,其中“看法”1分,联系作品分析3分
2009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查 一
三、古诗鉴赏 10分 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 ⑴词的上片,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6分
⑵下片刻画出诗人怎样的形象?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4分
9. 1 写景的角度: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来写景;远近结合 由远而近 ;仰看俯察。 3分 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满野趣。 3分 2 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 或“隐逸者”、“贬谪者” 形象。 2分 表达了诗人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趣,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之情。 2分 意思对即可
江苏省阜宁中学09届第六次调研考试
三、古诗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0分)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5分)
答: ▲ . 答案.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5分)
答: ▲ 答案.“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江苏省溧阳中学200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
三、古诗鉴赏 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 江 月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 《古今词语》云:“东坡”在黄州,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却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6分
2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4分
9. 1 “明月”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象征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心情。
2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夜来风叶已鸣廊”, 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烘托了悲凉气氛,以引出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或:“月明多被云妨”惨淡之景,暗寓对小人当道,才高人妒,忠而被谤的愤懑之情。)
盐城市第一中学2009届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
三、古诗鉴赏(10分)
9.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回答。
村居村居王 冕高 鼎这两首诗均为村居题材,但写法不同,意蕴相异,风格有别。王冕的诗写景想象丰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