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漫谈宋词的特点与审美标准爱情词精读.ppt

13.6.8漫谈宋词的特点与审美标准爱情词精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漫谈 宋词的特点与审美标准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1、从诗词和音乐的关系上来看,词比诗的关系更密切: 诗:从原始歌谣——《诗经》——《离骚》——汉末建安诗歌。(最后摆脱音乐而写诗,诗的文学生命开始高于音乐生命)——先秦的雅乐和六朝的清乐“以乐就诗”。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词:词是在音乐的土壤萌芽和诞生的,南宋后,词已经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但音乐的烙印依然存在。——隋唐时的燕(宴)乐。以词就乐”,倚声填词。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2、从诗词外部的形式上看 A.诗的句式整齐,而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整齐美与错落美);诗的句法比较固定、单一,词的句法灵活多样。 诗—?四言: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二二式 五言: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三式 七言: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二二三式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词:依从乐句的节拍而调整变动,不同的词谱均有着不同的句法。 诗歌:总的句数一般是偶句,而且都是起句与对句,很整齐。 词:句数和句与句之间,则整齐中有变化,变化中见整齐。 B.?诗的押韵比较固定,词的押韵呈多样化。 ??诗:两句一韵,首句可押韵可不押,偶句必须押韵;必须押平声韵;必须一韵到底。 ??词:每种词调有着不同的押韵规则,既可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也可三、四句一韵等;词韵可平可仄,也可平仄通押;一首词中,可以换韵。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C.诗的对仗比较固定,词的对仗多样。 对仗要求:诗起句与对句必须对仗,而词比较灵活。 诗没有分片,而词结构上一般分片。(两片为主,三片及四片较少)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3、从诗词的题材上看 诗歌的题材特点:从“诗言志” 到“诗缘情“的变化,即从偏重政治主题到重视抒情。 诗言情:人类共有情感。 词的题材:注重抒写恋情,重点是描摹女性。 词言情:个人独有情感,女性化、纯情化及香艳化。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4、从诗词的风格上看 同一作者所写的诗和词风格也往往有所不同,如欧阳修的诗和词,李清照的诗和词 ,苏轼的诗和词等。 词的总体风格特征:表达个体特殊情感;情感的深度、含蓄蕴籍与细腻。词分豪放与婉约。 宋词繁荣的特点 特点之一:音乐、歌词加美女 词是一种密切配合音乐,用以歌唱的新型抒情诗。 词登上文学舞台伴随着“声光效应”,即在音乐(燕乐)和美女(歌妓)的簇拥下登坛的。音乐有听觉的快感,美女有视觉的愉悦,故比诗文更让人赏心悦耳。 有歌舞为媒,有音乐之美及“秀色”之美。 A、诗、词 配乐与演唱的区别 (1)配乐不同。 《诗经》用雅乐,《九歌》为神曲,汉魏六朝民歌、乐府民歌用清乐; 词用燕乐 宴乐 。主要是由西凉乐、龟兹乐等胡夷之声与中原、江南等的里巷之曲组成。 ↗琵琶等弹弦乐器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燕乐 - →笙、笛等吹乐器从容舒缓,音希而淡 ↘羯鼓等打击乐器 尤以琵琶为主,有28调,音域宽广,表现力强,苏轼称词为琵琶词。 钟、鼓、琴:雍容典雅 筝、瑟、箫、竽:从容舒缓,音希而淡 ——岑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 (2)诗:先有词,后配乐。 词,“倚声填词 “ (3)诗的演唱主要是作者或他人(不排 斥也有歌妓) 词的演唱者主要是歌妓,间有男声。 * B、词人与歌妓的关系 (1)歌妓向文人索词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永为举子时,多游狭斜,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词)。” 柳永词中多有妓名:秀香、英荣、瑶卿、虫虫、心娘、佳娘、虫娘、酥娘、师师、香香、安安 (2)文人主动为歌妓填词 写作目的不是如白居易“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实为歌妓而作。 C.罪恶之花与艺术之花 词要传播,为人欣赏,须演唱,宋代唱词叫“小唱”,唱者主要是歌妓。 唐宋歌妓极多(超过先唐)。 唐代长安(平康坊)、扬州; 宋代汴京、杭州, 歌妓极多。 ——宋词的繁荣与歌妓有关 C.罪恶之花与艺术之花 ↗官妓:教坊歌妓,军中女妓,中央、 地方官署歌妓 宋代-→家妓:贵族与文人家养的歌舞美 女 ↘私妓:市井妓女 总之,“魅力三分,一分歌词,一分音乐,一分美女”。 特点之二、 享乐与渲泄 1、写作目的:由淑世到享乐 前代诗文作者生活得太累太沉重: 《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建安诗歌:“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 白居易:“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晚唐五代至两宋:享乐之风变本加厉: 2、具体表现: 第一:歌舞佐酒与填词听歌 ①歌妓唱词劝酒之风形成于晚唐五代 前蜀:王衍《醉妆词》 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 那边走,这边走,莫厌金杯酒。  ——美女佐酒唱词的生动写照。 ②歌妓劝酒唱词之风弥漫两宋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载 :晏殊 “喜宾客,未尝一日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