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NY 884-012 生物有机肥(非正式版)
NY 884-2012《生物有机肥》已颁布
原《生物有机肥》(NY 884-2004)经修订后,2012年6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83号颁布新的版本:NY 884-2012《生物有机肥》,并从2012年9月1日起实施,敬请各有关生产企业及时更换产品登记证,以及更新产品标签、包装等事宜。
为了便于各有关生产企业了解、掌握和按照新版本《生物有机肥》(NY 884-2012)的有关内容,现将修订后的《生物有机肥》(NY 884-2012)文本上传,谨供参考。有关《生物有机肥》(NY884-2012)的具体条文 内容请参见标准的正式文本。
前??? 言
GB/T 1.1的要求起草。
本标准代替NY 884—2004《生物有机肥》,与NY 884—2004相比修改主要内容:
——修改了有机质的质量分数;
——修改了颗粒产品的水分质量分数;
——修改了产品中砷(As)、镉(Cd)、铅(Pb)、铬(Cr)、汞(Hg)限量指标。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NY 884—2004。
生物有机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有机肥的要求、检验方法、 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有机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GB/T 19524.2—2004 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
NY/T 1978—2010 肥料 汞、砷、镉、铅、铬含量的测定
NY 525—2012 有机肥料
NY/T 798—2004 复合微生物肥料
NY 1109—2006 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
HG/T 2843—1997 化肥产品化学分析常用标准滴定溶液、试剂溶液和指示剂溶液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生物有机肥? microbial organic fertilizers
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
4 要求
4.1 菌种
使用的微生物菌种应安全、有效,有明确来源和种名。菌株安全性应符合NY 1109—2006的规定。
4.2
4.3 技术指标 表1 生物有机肥产品技术指标要求
项?? 目 技术指标 有效活菌数 cfu ?,亿/g ≥ 0.20 有机质(以干基计),% ≥ 40.0 水分,% ≤ 30.0 pH值 ? 5.5~8.5 粪大肠菌群数,个/g ≤ 100 蛔虫卵死亡率,% ≥ 95 有效期,月 ≥ 6 4.4
单位:mg/kg
项??? 目 限量指标 总砷(As)(以干基计) ≤15 总镉(Cd)(以干基计) ≤3 总铅(Pb)(以干基计) ≤50 总铬(Cr)(以干基计) ≤150 总汞(Hg)(以干基计) ≤2 5 抽样方法
5.1 抽样工具
抽样前预先备好无菌塑料袋(瓶)、金属勺、剪刀、抽样器、封样袋、封条等工具。
5.2 抽样方法和数量
在产品库中抽样,采用随机法抽取。
~10袋。在无菌条件下,从每袋中取样300~500g,然后将所有样品混匀,按四分法分装3份,每份不少于500g。
6 试验方法
本标准所用试剂、水和溶液的配制,在未注明规格和配制方法时,均应按HG/T 2843-1997的规定。
6.1 外观
用目测法测定:取少量样品放在白色搪瓷盘(或白色塑料调色板)中,仔细观察样品的颜色、形状和质地,辨别气味,应符合4.2的规定。
6.2 有效活菌数测定
应符合NY/T 798—2004中5.3.2的规定。
6.3 有机质的测定
—2012中5.2的规定。
6.4 水
6.5 分测定
应符合NY/T 798—2004中5.3.5的规定。
6.6 pH值测定
应符合NY/T 798—2004中5.3.7的规定。
6.7 粪大肠菌群数的测定
6.8 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
—2004的规定。
6.9 As、Cd、Pb、Cr、Hg的测定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7.1.1 出厂检验(交收检验)
7.1.2 型式检验(例行检验)
a 新产品鉴定;
b 产品的工艺、材料等有较大更改与变化;
c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抽查。
7.2 判定规则
7.2.1
7.2.1具下列任何一条款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证据学全套课件.pptx VIP
- GB 50650-2011(2022年版) 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docx VIP
- 新时期山西省总规改革的探索与实践.pdf VIP
-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西川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分班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残疾儿童康复评估报告2025.docx
- 03D201-4 10kV及以下变压器室布置及变配电所常用设备构件安装.pdf VIP
- 新常态下高校工程审计范围及审计依据风险和解决措施.pdf VIP
- HJ 1093-2020 蓄热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最新解读.pdf VIP
- 探索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pdf VIP
- 智能温控调速电风扇毕业设计答辩╱格式.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