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线电波的发现者――赫兹.doc
无线电波的发现者――赫兹
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已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在物理学界可谓人才济济、群星灿烂。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RudolfHertz)正是这个科学家群体中一颗光彩照人的巨星。他既有渊博的知识,又具有融实验家和理论家为一体的非凡天才,在其所涉猎的诸多领域中,都做出了杰出而伟大的贡献。
19世纪还是牛顿力学如日中天的时代,电学还属于旁门左道的研究领域,当时活跃的电学家大多数都是发明家,比如发明电报的莫尔斯,原来是画家;发明电灯的爱迪生,只在正规学校读了几年书就辍学了;还有发现电磁感应定律的法拉第,原来是报童和装订工人……这些今天听来如雷贯耳的名字,当时都是凭借个人兴趣在进行电学方面的探索和研究,而主流的物理学家们,对电学仍然不屑一顾。
直到1873年,麦克斯韦的经典著作《电磁学通论》问世,电磁学才有了系统理论,但由于采用力学类比的方法,数学工具又极其艰深难懂,再加上当时大多数理学家接受诺伊曼和韦伯的超距作用理论,以至麦克斯韦晚年在剑桥大学教授电磁理论时,竟然只有两个学生在听课!这一方面说明电磁学在当时的地位,连对新事物特别敏感的学生也不感兴趣;另一方面,麦克斯韦的理论的关键点,即关于存在电磁波的预言,尚未得到实验证实。
那么,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会不会像他关于土星的研究成果一样,要过一百多年才被证实呢?今天我们知道,没有经过那么漫长的岁月,否则,我们今天还进入不了信息时代。让电磁学荣登物理学圣殿的关键人物,是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将其推向实用的功臣,则是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而当年麦克斯韦的两个学生之一弗莱明,则在后来发明了电子管,这一成果称霸电子工业50多年,至今仍在某些场合使用。
1857年2月22日,赫兹诞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和市议员,母亲是一位医生的女儿。赫兹有个幸福的童年,从父亲身上继承了对人文科学的热爱,喜欢学习阿拉伯语和梵文。后来一位叔公送给他一些仪器,他在家里装备起一个小型实验室,学着摆弄物理和化学实验,逐渐萌发了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兴趣慢慢从人文转到理工。他在绘画、雕刻、木工、金工和设计上都显示出精湛的手工技巧,这使他在一生的科学实验中受益匪浅。
中学毕业后,赫兹曾在一家公司实习土木工程,并曾在德累斯顿、慕尼黑等地学习科学和工程学。20 岁时他来到柏林,成为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他从一个实验者转变成为一位学者。1878 年他进入柏林大学,并在亥姆霍兹和基尔霍夫指导下学习。亥姆霍兹是19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在生理学、光学、数学和气象学等领域有诸多建树,最著名的是发现了能量守恒定律,更重要的是,亥姆霍兹是赏识麦克斯韦工作的为数不多的物理学家之一,这对赫兹的研究方向起了重要作用。
在柏林大学,赫兹独立进行的第一项物理学研究就获了奖,这是亥姆霍兹提出的一个有奖问题,研究在一个容器中的运动电荷是否具有惯性质量。1879 年,亥姆霍兹又提出一个有奖问题,鼓励“建立磁力和绝缘体的介质极化之间的某些联系”,赫兹曾打算以此作为博士论文课题,但由于没有找到入门的途径,他选择了另一个在带电旋转球体中感应效果的问题研究,并在第二年以 “优异学业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同年,他被任命为物理学演示教师,担任亥姆霍兹在物理研究所的助手达三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在众多学科领域发表了13篇科学论文,展示了卓越的科研才华。
1883 年,赫兹离开恩师亥姆霍兹,到德国北方海港城市基尔,任基尔大学理论物理编外讲师。两年后,他来到卡尔斯鲁厄工学院,担任实验物理学教授。应该说,当时赫兹的才华已经得到公认,选择卡尔斯鲁厄工学院,主要是为了继续进行他攻读博士学位时未能进行的电磁学研究。卡尔斯鲁厄工学院是德国第一座工科大学,环境幽雅,不受干扰,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实验设备,德国汽车大王本茨就毕业于这里;其次是因为卡尔斯鲁位于德国西南部的莱茵河畔,有绵延200公里的森林和大片的丘陵,空气清新,对他的身体健康应该会有好处。在这里,他完成了著名的电磁波实验,还收获了爱情,与一位讲师的女儿结婚。
尽管赫兹的博士论文没有选择研究寻找电磁力和绝缘体的介质极化之间联系,但他对导师提出的这个问题总是时刻萦怀在心。经过几年酝酿,赫兹于1884 年写出一篇重要论文,他用一种新的方法推导出麦克斯韦方程组,既不用力学类比,也避开了位移电流概念,得出我们目前使用的不含标势和矢势的对称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正是这种简单明了、优雅对称的表达式,征服了物理学家,后来爱因斯坦一生都在坚持找到简单、优雅的数学表达。
赫兹坚信麦克斯韦理论是正确的,它在数学上简直完美得像一个奇迹!仿佛是上帝之手写下的一首诗歌。这样的理论,很难想象它是错误的。然而,不管理论怎样无懈可击,它毕竟还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