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南省洋浦中学10-201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但仔细比较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高兴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备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看察而产生。孟子则曾斩钉截铁的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孔子对“礼”非常尊重。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虽不屑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前往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安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孟子被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竞技式的战争,这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
宋朝以后,《孟子》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被奉为经典,对中国思想史有宏大的影响。 ——节选自黄仁宇《孔孟》
1.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根据文意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生态度方面,孔子“轻松高兴”“坦荡”“悠闲”,孟子则忧患、紧张。 B.在人性善恶方面,孔子内心存在性恶论,孟子则明确主张性善论。 C.在“礼”方面,孔子非常重视“礼”,孟子对“礼”则不大重视。 D.宋朝以后,《孟子》地位高于《论语》,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二者地位不同了。
2.孔子和孟子思想言行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孔子和孟子二人的个性不同。 B.《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 C.从孔子到孟子,中国的局势起了很大的变化。 D.孟子所说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说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这说明,孔子并不很自信,而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观出B.孔子认为要实现“仁”,既要靠经常警惕防备不仁,又要靠由内外看察而产生的纠正错误并促使自己行善的能力;但是孟子却认为道德纯粹是由本性产生的。C.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属于竞技式的,虽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但这种不稳定不很严重;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激烈的,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 D.孔子的闲雅代表着当时还相当安静的社会,他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有恢复的希望,这表现了他一腔复古的热忱。
【注】①遗逸:指遗才。②契勘:查证。③大辟:死刑。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倒剌沙柄国 柄:权柄。 B.有劝其就试者 劝:劝说。
C.且既经赦宥,宜释之 宥:宽恕。 D.尝与五府官决狱咸宁 狱:案件。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赡思执法严厉的一组是( )
①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 ②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
③按省臣之不法者,其人即解印以去 ④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
⑤平反大辟之狱,先后甚众 ⑥乃独上议刑部,卒正娥罪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赡思淡泊功名。延祐初年,皇帝下令科第取士,有人“劝其就试”,他只是笑笑而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江省临海市第研区2013-201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word含答案).doc
- 浙江省丽水市23年中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浙江省丽水市、市2014年中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浙江省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小学信息技术20111222-wxy.doc
- 浙江省台州市22年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 浙江省台州市24年中考数学试卷(word版).doc
- 浙江省嘉兴市24年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版).doc
- 浙江省台州市25年中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浙江省大学物理库001-指点运动的描述.doc
- 浙江省宁波市2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化学试卷.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