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教学课时】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外国刑事诉讼法中重要法律、诉讼模式、证据制度的沿革,明确古代、近代的刑事诉讼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与修改。 【教学重点】诉讼模式、证据制度模式 【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 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外国刑事诉讼立法的沿革 (一)上古、中世纪的刑事诉讼法 (二)近现代的刑事诉讼立法 二、外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沿革 (一)早期的弹劾式诉讼 1.控诉与审判职能分离,遵循“没有起诉人就没有法官”的不告不理原则。 2.审判以言词方式进行,诉讼双方地位地位平等、权利平等,可以相互辩论和对质。 3.法官处于消极仲裁者的地位。 4.诉讼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是非曲直难以判断的案件,期冀神灵给与启示来进行甄别。 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二)传统的纠问式诉讼 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三)近现代诉讼模式的形成和特征 1.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在诉讼中控诉辩护审判职能分立,互相制约,以保障实现诉讼过程的公正性和诉讼结果的公正性。 职权主义体现了国家在处理刑事诉讼案件方面的主动干预原则。这一原则一方面体现为法官有权主动调查证据,另一方面便是检察制度的形成和与之同时出现的公诉职能的分离。 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2.对抗制诉讼模式 又称当事人主义诉讼、辩论主义诉讼、竞争主义诉讼。 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3.混合式诉讼模式 (1)注重发挥法官在调查案件事实方面的能动性,法官可主动依职权进行调查证据。 (2)注重发挥控辩双方的积极性及平等对抗。 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三、外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沿革 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 中国古代的刑事诉讼法有着鲜明的特点: (一)以儒家思想为刑事诉讼法制的思想基础; (二)君主掌握最高司法权; (三)司法与行政不分; (四)维护封建特权和伦理纲常; (五)实体法与程序法不分; (六)实行纠问式诉讼,具有法定性; (七)具有慎刑狱的司法精神。 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二、清末的刑事诉讼法 三、中华民国的刑事诉讼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诉讼法 本章相关法条 《刑事诉讼法》第1---2条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通过学习本章,明确了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历程,从而对刑事诉讼法发展内在联系程度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以便于在学习中探本求源,科学掌握。 关键名词:诉讼模式的沿革 证据制度的沿革 主要理论:刑事诉讼法的沿革 本章要点: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本章思考题 1.简述刑事诉讼模式的沿革。 2.简述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沿革。 3.论述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4.简述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 * 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1.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不分,集于法官一身。 2.被告人处于“诉讼客体”地位。 3.审判一般秘密进行。 盛行于欧洲中世纪中后期的诉讼制度 特点 (1)法官不主动以职权调查证据。 (2)案件事实的发现委诸于控辩双方的举证和辩论,法庭调查实行交叉询问制度。 (3)实行变更原则。 (4)采起诉认否程序。 (5)实行陪审团制度。 主要特征 (一)神示证据制度 (二)法定证据制度 (三)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四)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制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