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1)选举权 A/人民通过选举活动,选举代议机关(议员)或者其他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 B/性质: 近代学说认为选举权是一种“先于国家的权利”(卢梭) 现代宪法学说:即是权利,又是社会职责(义务) 理由:选举团体是临时性的国家机关,职责在于产生其他国家机关 选民作为该机关的成员,同样负有参与的义务 国家可以对选举资格实施限制或剥夺 游行中的焚烧国旗行为 美国:苏联人电视演说案件 C、较低限制手段 7、宗教信仰自由 (1)属于内在精神自由的重要内容 内在精神自由包括:良心自由、思想自由与宗教信仰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了宗教信仰自由 具体内容查看宪法法条 (2)在规范意义上,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 a/内心的信仰自由 包括对特定宗教教义的信仰、改变信仰或不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 纯粹的精神领域的自由 无界限的自由 “国教制”——对信仰自由的限制 现代宪法上的“政教分离”原则 日本:参拜靖国神社违宪案件 日本最高法院在违宪审查问题上的保守性 b/宗教上的行为自由 参加宗教仪式、仪节之自由 内在限制,属于表达自由范畴 邪教徒自焚案件 C/宗教结社自由 设立宗教团体、举行团体活动以及参加宗教团体或不参加的自由 以宗教为目的的结社 (3)宗教信仰自由是西方宪法最为注重的自由权之一 拒绝服兵役案件 拒发失业救济金案件 8、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 (1)涵义:大学在管理机制、教学内容、研究内容安排上享有完全的自由,不受国家干预 中国大学之现状反思:管理机制的行政化, 教学内容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干预 (2)中国宪法上并无此规定,相似的内容为“文化活动的自由” 《宪法》第47条规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给予鼓励和帮助 9、财产权(财产自由) (1)财产自由属于经济自由的核心内容。经济自由包括:财产自由、迁徙自由、工作自由等内容。 经济自由的涵义:个人从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自由,不受国家不当干预 (2)财产权:个人所具有的、排除国家干预的支配、使用财产的权利。 具体表现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以及排除干预、侵害 (3)财产权的意义 ★个体人格发展、完善的物质保障 “理性的客观化”——黑格尔 ★私有财产保障是市场经济的两大支柱内容 契约自由和私有财产 ★ 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障经历了: “绝对的私有财产”、“私有财产至上” 到“受到公共利益制约的私有财产”之过程 “私人财产神圣不受侵犯”——近代宪法的表述 现代宪法不再有“神圣”二字 (4)财产权的规范构造 ★保障条款 “不受侵犯”、“国家保障私人财产”等表述方式 立场与价值宣示 ★限制征用条款 国家基于公共利益,可以对私人财产进行征收、征用 现代宪法上的财产权理念: 以公共利益限制个人财产 什么是公共利益? 多数人利益的集合 高度不确定的法律概念 现代公法上之难题 如何认定公共利益? 划定大致的范围 个案中的法益衡量 以拆迁为例 ★补偿条款 “必须给与合理补偿”或“充分补偿” 补偿标准的确立 现代各国基本以市场价格为标准 中国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合宪性问题 (三)社会权 1、社会权的涵义: 积极的权利——与消极的权利(自由权)对应 第二代人权————自由权系第一代人权 要求国家积极地行动,为国民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质保障或者社会福利的权利 逻辑构造:claim(请求权)——duty(义务) 2、社会权的属性 纲领性权利 抽象的权利 必须通过立法机关制定法律、予以落实才能实现 社会权条款不能直接适用,不具有可裁判性 3、社会权的内容 (1)受教育权 要求国家积极行动,创造条件,满足国民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制度——社会权的制度保障 (2)生存权——福利权 要求国家积极采取行动,保障每个人基本的生活物质条件 对弱者的救恤,最低生活保障(失业救济、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 注意:此处的生存权之主体是个人,并非作为集体人权的生存权 乞讨者的权利 生存权在现代福利国家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福利权: 要求国家采取措施,保障国民的一定生活水准,不再是基本的生活保障 高福利意味着高税收 现代福利国家的困境 (3)劳动权 要求国家积极行动,创造就业机会,保障就业条件与劳动者的权益。 包括:就业权、获得报酬的权利、休息权、职业安全与职业培训权、团结权、团体协商权与争议权 当我们失业的时候,是否可以向法院起诉,告政府侵害劳动权? 思考:中国宪法规定,劳动既是权利,又是“公民光荣的义务”,如何理解劳动权的义务属性?法律上的义务必须具备什么特征?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