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和屈原到底有何种关系.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粽子和屈原到底有何种关系

端午节、粽子、屈原,这铁三角的关系,就像乾隆、纪晓岚和和珅这三位冤家一样,是剪不断、理还乱。端午节吃粽子到底和屈原有什么关系? 标准答案一般长这样: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至于为什么后来流行用艾叶、苇叶或荷叶包粽子呢?南朝梁代的吴均在《续齐谐记》中是这么解释的:“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屈原说,你们投粽子投了几百年,虽然心意可嘉,可惜方法有点不对路,我来教你们怎么包粽子。 这是以粽投江用来纪念屈原最早的文字记载。这么说起来,是先有屈原投江后有粽子问世?而且屈原还直接主导了粽子的进化史?这事儿怎么听起来这么不靠谱呢? 不妨来较较真。不过,粽子究竟生于何时,现存文献并无明载。不过可以肯定它起源甚早,有学者认为在炊具出现前,便有了粽子的雏形。古代的粽子有两种形制,一种是“角黍”,就是今天常见的包裹的粽子;另一种是“筒粽”,以竹筒装米做成。考虑到以植物叶子包裹食物的饮食习惯流行于南方,而竹子更是南方所产,那么粽子大抵应该是源于南方的食物。“角黍”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角黍的做法是:“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日啖之。”这说明,那时人们吃角黍,是在每年的夏至到端午期间,角黍还算不上端午节的专属食物。之所以叫角黍,是由于它包裹成角状。为什么不是圆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其他的形状呢?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出于模拟牛角祭祀的缘故,因为牛角在古时是祭器,有祭祀的象征意义。 “糭”是“粽”的古体字,最早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糭,芦叶裹米也。从米, 声。作弄切。” 周处《风土记》称:“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也。”可见古人把两者混为一谈了。再加上南方多水,故“糭”在食用之外,也用于祭祀水神,古人常把蛟龙视为水神:“将贮有稻米的竹筒投入江中以饲蛟龙,正是越人祭龙的古老活动,恰如我国北方周人的祭祖之俗。”( 王仁兴《中国年节食俗》)。 南朝梁时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荆楚五月风俗:“夏至节日食糉。按,周处《风土记》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糉。”可见直到那时即使在屈原的故乡也并没有端午吃粽的习俗,倒是有龙舟竞渡,确系屈原之故:“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命,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为俗。”值得注意的是,宗懔和吴均虽然同属梁代,但宗懔小吴均30多岁,果真如吴均所言,投棕是为了纪念屈原,宗懔为何厚此薄彼,阙而不录? 原因其实很简单,宗懔是老老实实地记载自己熟悉的岁时风俗,秉笔直录,吴均却是妙手生花,天马行空地编故事。先看书名,“齐谐”,志怪者也。你瞧人家,一开始就没打算走正经路线。还别说,他还真有本事把故事编的文词优美,引人入胜。如今《续齐谐记》只剩17条而已,全篇不到4000字,却有不少故事广为流传,如牛郎织女七月七日相会鹊桥,五月五日投粽入江纪念屈原等等。可见这讲故事的功力非同一般。 不过吴均也并非凭空杜撰,而是多有所本。为什么要用“五色丝”缠裹粽子?或源于祭祀水神的民间习俗。闻一多考证说,系五彩丝是由百越民族的“纹身”习俗衍化而来。纹身后似“龙子”,蛟龙会视为同类从而免受其害。晋代《拾遗记》中载,周昭王死而为水神,人们在水边祭祀他,用的也是五色:“至春上巳之日,禊集祠间,或以时鲜甘果,采兰杜包裹,以沉水中。或结五色纱囊盛食”。 那么,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粽子为何会变成端午的vip食品? 虽然端午现在是一个很欢乐的节日,赛龙舟,吃粽子,花样繁多,但溯其缘起,却始于忧惧。农历五月,正值年中,时节更替,寒气渐尽,热气饱和,古人认为这是一个阴阳争锋、生死攸关的关键月份,是个卫生防疫月,《礼记·月令》“仲夏之月”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五月被视为“恶月”,在这个月份出生自然不吉利。王充《论衡·四讳》中言:“讳举正月、五月子,以为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已而举之,父母祸死。”相传孟尝君生于五月五日,便被父亲所弃。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很多说法,至今没有定论。但它本是一个“顺应天时”的节日无疑。总之,关于五月的诸多活动渐渐都汇聚到五月五日,专重五日,遂成端午节,而魏晋南北朝时,屈原这个人物和相关故事逐渐附着其上,端午原本驱邪避毒的意义渐被遮蔽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