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约翰博格尔永远需要在数据和判断之间取得平衡
Enough
本期标签:Timeless Readings
前言
本期“精译”介绍的是Vanguard(先锋集团,世界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创始人John Bogle (约翰·博格尔)及其新书Enough。JohnBogle 于1975 年前后创立了Vanguard 基金,并推出世界上第一支指数型基金;而这本2009 年问世的新书,应该可以看作他多年投资与人生的感悟。序言中作者首先讲述了这本书名称的由来:一次参加聚会,席间一人对畅销书《二十二条军规》的作者说,“你知道么,那边那位对冲基金经理一天挣得钱,比你卖掉所有书的钱都多得多”。没想到,这位作者淡淡地说,“没错,不过我所拥有的,他也未必‘够得上’”。一词惊醒梦中人,于是Bogle 将一生投资的所有感悟浓缩成为这一个词“够了”。“精译”不禁在想,我们“奋斗”多年后,得到的结论会不会也会是这样?这本书的全名为Enough—True Measures of Money, Business, and Life. 但各章节的小标题分明在说,作者的本意是说“Not Enough”。书中讨论了投机与投资,复杂与简单,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管理与领导,21 世纪价值观与18 世纪价值观等等。
我们特意节选了一章与大家一起阅读,第四章:Too Much Counting, NotEnough Trust。“精译”的理解是,学会了量化一切,忘记了基“本”信任。对于这本书,“精译”的概括是“够了么?远不够!”这里还是需要声明,我们不知道这本书是否已经面世经原作者授权的中文翻译版本,这里出现的全部都是“精译”对原文的理解,如有出入,实属正常!
Enough 第四章讨论讨论的是counting 与trust 的关系,John Bogle 首先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例子,按理说爱因斯坦对计算(counting)应该说够有心得了,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办公室的墙上却写着这样一句话:Not everything that countscan be counted, and not everything that can be counted counts(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算计,也不是所有的计算结果都像看上去那么重要)。看来当下被图表数据包围的我们,还是需要做些取舍,或者说平衡,而John Bogle 认为,应该将“天平”倾向回归信任常识的一方。他从三个方面解剖数据“迷信”的危害,分别是政府数据最不靠谱(精译注,这里说的是美国),分析师错得有些离谱,企业乐观得简直没谱。
政府部分,作者引用了Harper’s 杂志2008 年5 月份的一篇文章1,题目为Numbers Racket(数字噪音或者欺诈),分析了三项最受瞩目的数据,且看政府是怎样“做”的(manipulate,操控):GDP,失业率,CPI。美国政府公布的季度GDP 中甚至会包含不是实际“生产”出的产值,例如住在家自己家中可能得到的收入,免费支票账户的收益,雇主支付的保险费等,而这些幻影收入在14万亿总值中占到1.8万亿。第二项每月统计的失业率数据,2008 年中期(危机还未全面爆发),政府公布失业率为5.2%,相对较低。但统计中并未包括完全失去信心找工作的人,希望找工作但未积极寻找的人,以及依靠社会保障福利的残疾人士,全部算上的话,当时的失业率几乎翻番,已经“足够”达到9%。第三项,衡量通胀水平的每月CPI 数据更是长期以来因各种因素严重被低估。例如,在房地产泡沫最严重时,采用的统计口径是所有者等价租金(owner-equivalent rent,意思是房屋出租对应的生活成本),并以此代替房屋所有成本(ownership cost)。更夸张的是,数据统计中引进了所谓“享受调整后” (hedonic adjustment)因素,指明只要享受服务质量上升,相应成本上升可忽略不计。举个例子,如果机票价格翻番,但同时空乘服务质量提高(假设刚好也被认为是加倍提升),CPI统计中会认为飞行成本没有上升。“精译”完整地读过了Harper’s 的文章,了解到近几届政府各相关部门在数据“脚注”部分精心推行的各项统计口径变化,不禁感叹这个美国政府怎么……还好意思说……
作为“专家”的金融机构,以及广大资历颇深的分析师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John Bogle 以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前后为例,所有人的分析预测(以及模型)都理所当然地认为未来收益率水平应该基于历史收益率。于是出现: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公司都预测债券与股票组成的养老金资产组合收益率为7%,不出意外地,2000 年市场达到顶点时,几乎所有公司都将养老金组合收益预期提高至10%,如果按照股票与债券平衡配置,暗含股市的预期收益已经调高至15%。随后的市场暴跌让这样的预测根本就是个笑话,还是很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