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毒驾”的确认程序
美国“毒驾”的确认程序
【摘要】我国《刑法修正案(八)》中的“醉驾罪”并不包括“毒驾”,然而“毒驾”在我国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美国“醉驾罪”包括“毒驾”,同时还有一系列识别“毒驾”的方法:药物的分类、药物使用者所表现出的症状与药物识别与评估程序。这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美国“毒驾”识别制度。
【关键词】“毒驾”;药物分类;症状;药物识别与评估程序虽然“毒驾”是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绝对禁止的行为,但是我国《刑法修正案(八)》中的“醉驾罪”并不包括“毒驾”。美国的醉驾既包括由酒精引起的,也包括由药物引起的,或者由酒精和药物共同引起的。其中由药物引起的醉驾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毒驾”。美国“毒驾”所指的药物是除酒精之外任何能够影响人的精神或身体能力,使人不能安全地驾驶车辆的物质。一、药物的分类
美国“毒驾”对药物的分类,不是基于已知的药物的化学结构或者其法律地位来划分的,而是根据药物对使用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来分为七类:中枢神经抑制剂类、中枢神经兴奋剂类、幻觉剂类、大麻类、吸入剂类、pcp类和麻醉性镇痛剂类。(一)中枢神经抑制剂类
中枢神经抑制剂类药物能够使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降速”。酒精是最常使用的中枢神经抑制剂类药物。其他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抑制剂类药物包括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以及巴比妥酸各种各样的衍生物。苯二氮平类药物、水化氯醛、丙种羟基丁酸盐(神仙水)、安眠酮、苯巴比妥等药物也是属于这一类。(二)中枢神经兴奋剂类
中枢神经兴奋剂类药物能够使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加速”。可卡因和甲基苯丙胺(冰毒)是两种最常使用的中枢神经兴奋剂类药物。利他林、匹莫林、麻黄素和咖啡因是其他较为常用的中枢神经兴奋剂类药物。(三)幻觉剂类
幻觉剂类药物通过扭曲人的感观知觉以使人感知事实的能力受到影响。药物的使用者甚至会经历感觉的错乱,例如会“看到”音乐。这类药物既包括像佩奥特掌、裸盖菇素和牵牛子之类的天然物质,也包括像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sd)和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摇头丸)之类的合成物质。(四)大麻类
大麻类药物是最为广泛使用的非法药物,主要有草药(大麻烟)、树脂类(大麻麻醉剂)、油状(大麻油)以及合成药屈大麻酚四种。这类药物的使用者通常将这类药物与酒精或者其它药物一起使用。(五)吸入剂类
吸入剂类药物在青少年中广泛使用。这类药物由挥发性溶剂、喷雾剂和麻醉气体三类组成,具体包括胶合物、汽油、油漆稀释剂、喷发胶、杀虫剂、一氧化二氮(“笑气”)、亚硝酸戊酯和乙醚。(六)pcp类
pcp类药物通过影响人的大脑及中枢神经活动对人体产生作用,主要成分为苯环己哌啶以及与它结构类似的衍生物。这类药物中最常见的药物为氯胺酮,属于苯环己哌啶的衍生物。这类药物的使用者会突然表现出暴力性,对周围的人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七)麻醉性镇痛剂类
鸦片类药物以及类似的合成药物和绝大多数处方类止痛药属于麻醉性镇痛剂类药物。常使用的这类药物包括海洛因、吗啡、可待因、美沙酮、奥施康定、维柯丁、复方羟可酮、芬太尼、盐酸二氢吗啡酮和度冷丁。这类药物能够缓解疼痛以及会产生镇静作用,使用者往往会对这类药物会形成很强的依赖性。
这七类药物与我们生活中所称的药物不是一一对应的。例如,退热净,它被普遍用于缓解身体疼痛和改善身体状况的药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药物。但它却不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因此它不属于这七类药物,不属于本文所说的药物。二、药物使用者所表现出的症状
使用药物所表现的症状是上述七类药物的分类依据,具体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中枢神经抑制剂类药物、吸入剂类药物和pcp类药物会引起水平性眼震和垂直性眼震。
(二)中枢神经抑制剂类药物、吸入剂类药物、pcp类药物和大麻类药物不能使眼部收敛,即不会发生“眨”眼睛这样的动作。
(三)中枢神经抑制类药物和麻醉性镇痛剂类药物会降低脉搏与血压,而其它五类药物则会提升脉搏与血压。
(四)中枢神经兴抵制类药物、大麻类药物和麻醉性镇痛剂类药物对体温不会产生任何影响;pcp类药物、中枢神经兴奋剂类药物和幻觉剂类药物会使体温上升;吸入剂类药物使体温或上升,或降低,或没有变化。
(五)只有麻醉性镇痛剂类药物会使瞳孔变小;中枢神经抑制剂类药物、吸入剂类药物和pcp类药物不会对瞳孔产生影响;中枢神经兴抵制类药物、大麻类药物和幻觉剂类药物会使瞳孔变大。
(六)中枢神经抑制剂类药物、吸入剂类药物和中枢神经兴奋剂类会使人对光线的反应变慢;其它四类药物不会使人对光线反应产生反应。三、“毒驾”确认的程序-药物识别与评估程序
药物识别与评估程序是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的程序,是用来确定被测试者是由哪一类或哪几类药物引起的“毒驾”。药物识别与评估程序由12个步骤组成,任何药物测试专家对任何被测试者实施药物识别与评估都采取同样的方式和同样的步骤,不会增加或者删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头皮知识课件.pptx VIP
- 2025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上机真题卷3.docx VIP
- 第五章第二节创新实验:铜与硝酸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VIP
- 2025第九届“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答案解析)(中小学组).docx VIP
-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哈希cod_max_培训教材.ppt VIP
- 第五章第二节创新实验:铜与硝酸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VIP
- 建筑项目设计与施工配合措施.docx VIP
- 2025年辅警考试题库公安辅警.doc VIP
- 中国银行存款证明 正面资料.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