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抗磁性: 正常(经典)抗磁性;磁化率与温度无关。 反常抗磁性:磁化率是温度和磁场的函数。 超导抗磁性。 顺磁性: 正常顺磁性:磁化率是温度的函数,服从居里定律。 也有些服从居里-外斯定律。 传导电子顺磁性:磁化率与温度无关。 范夫莱克顺磁性:磁化率与温度无关 (反铁磁性:从磁化率数值看,也可以看作是弱磁性。) 弱磁性分类 绝缘体: Langevin 经典抗磁性;轨道电子的电磁感应。 Langevin 经典顺磁性:原子磁矩在磁场中的取向效应。 Van Vleck 顺磁性:激发态的影响。 导体: Langevin 经典抗磁性 Langevin 经典顺磁性 Landau 抗磁性:传导电子在磁场中的量子感应效应。 Pauli顺磁性:传导电子在磁场中的量子取向效应。 Van Vleck 顺磁性。 弱磁性物质的磁性分析: 一家之言: 探求磁性起源应理解为寻找物质磁性的承载者:目前发现的只有电子磁矩(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和原子核磁矩。也有把外磁场感生的轨道矩改变作为第 3 种来源。更广义地说,电流的磁效应也是磁性的起源。 但物质中电子磁矩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作用的类型,受材料内、外环境影响的程度如何是物质各种磁性表现的起因。磁性物理研究的不是磁性起源问题,而是各种磁性表现的起因问题。 和弱磁性不同,强磁性是磁性应用的主体,不但需要解释其起因,还需要研究它们在外磁场中的行为,即磁性应用中的问题,要分成几个章节来完成,不宜再用铁磁性、亚铁磁性等做章名。 第三章 自发磁化理论 3.1 铁磁性的“分子场”理论 3.2 Heisenberg 直接交换作用模型 3.3 自旋波理论 3.4 金属铁磁性的能带模型及巡游电子理论 3.5 反铁磁性的“分子场”理论 3.6 亚铁磁性的“分子场”理论 3.7 间接交换作用模型 3.8 RKKY交换作用模型 3.9 自发磁化理论研究的进展 参见姜书 1.13,1.14 两节及二、三两章 铁磁性物质在磁场中的行为,19世纪末就已经有了系统研究和应用,它的强磁性起因早就成为科学界需要解决的问题,1907 年法国科学家外斯(Weiss)提出了分子场和磁畴的假说(见姜书 p 53-54),唯象地解释铁磁现象,尽管当时还不知道引起自发磁化的分子场的具体来源,但在描述铁磁体宏观行为上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如今这两个假说都已得到证实,它们的详细理论构成了今天磁性物理学的核心内容。本章介绍分子场理论并从微观机制上探讨铁磁性自发磁化的起因,亚铁磁性、反铁磁性以及螺旋磁性的起因也将归并在这一章中介绍,磁畴学说则成解释强磁体在外磁场中的行为的理论基础,俗称技术磁化理论,我们将在四、五两章中介绍。 3.1 铁磁性的“分子场”理论 一. 分子场的引入: 外斯 (P.Weiss) 提出分子场理论,并不是突发奇想,他是在对居里-外斯定律的分析中得到启发的: 顺磁物质服从居里定律,所以有: 超过居里温度后的铁磁体服从居里-外斯定律,所以有: 对比两种情况,可以认为在铁磁体内存在一个附加磁场 称分子场系数 分子场 如果认为正是这个附加磁场引起了自发磁化,那么它的量级就可以由下式确定:(居里温度时自发磁化消失) 这是一个实验室内目前根本达不到的强度,姑且叫做分子场。显然在这样强的磁场作用下,使原子磁矩平行排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外斯根本没有考虑这样强的磁场会来源於何处,就做了铁磁体内存在分子场的大胆假设,这是他的过人之处。 见姜书p53 BJ(a)是布里渊函数。 二. 自发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 (图解法) 假定存在一个分子场是否就能解释铁磁体的宏观磁行为,比如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我们在 Langevin顺磁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设单位体积有N个原子,在分子场的作用下,系统稳定的条件仍是静磁能与热运动能的平衡。利用在顺磁性研究中给出的外场下磁化强度的表达式 这时的变量是 : (3.1) (3.2) 求解联立方程(3.1)即可以给出一定温度和磁场下的磁化强度。外磁场H = 0,即可求出一定温度下的自发磁化强度 增加一项 (3.4)式是一簇由不同 J 值决定的曲线,见下图。 (3.5)式是一簇和 T 值 J 值有关的直线族。 (3.3) 令:H = 0 并求解,给出解析解是困难的,我们用图解法 因为 由(3.1)式: 方程(3.1)可以写成: (3.4) (3.5) 温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旁站监理方案.docx
- 课件: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ppt
- 《鸿门宴》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VIP
- 外科护理副高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探索GRU网络在电力负荷预测中的新应用.docx VIP
- AMS2750G版高温测量培训结业测试.doc VIP
- 化学专业英语词汇表.docx VIP
- 2025年零售药店员工培训计划试题(+答案).docx VIP
- 第3课 追求人生理想-【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金牌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实施指南《GB7956.4 - 2019消防车第4部分:干粉消防车》实施指南.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