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古镇:土家情意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芙蓉古镇:土家情意稠.doc

芙蓉古镇:土家情意稠   位于湖南永顺县最南端的小镇王村,静静走过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因一部电影的热映声名鹊起。这部影片的名字是《芙蓉镇》,谢晋、刘晓庆、姜文等著名电影人把这里的知名度推向巅峰,“芙蓉镇”这三个字后来也成了王村的名字。   芙蓉镇的人和事   1981年,作家古华的小说《芙蓉镇》发表,立即引发了一系列讨论,小说讲述1963—1979年湘南农村的社会风情: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主角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米豆腐摊子,用积攒的钱盖了一座楼屋。“四清”开始后,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黎桂桂自杀,黎满庚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接着“文革”爆发,胡玉音饱受屈辱,绝望中她得到“右派”秦书田的同情,两人结为“黑鬼夫妻”,秦书田因此被判劳改,胡玉音管制劳动……三中全会后,胡玉音摘掉“富农”帽子,秦书田也回到了芙蓉镇,生活又回到了正轨。   这个故事来源于古华家乡一个年轻寡妇的真实经历,作者把真实的故事和典型的湖南民俗风情融合在一起,成为一部别具一格的小说。古华自己在《芙蓉镇·后记》中说:“我探索着,尝试着把自己二十几年来所熟悉的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浓缩进一部作品里,寓政治风云于民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力求写出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来。这样便产生了《芙蓉镇》”。   小说发表后第二年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当时有不少导演跃跃欲试,试图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几经周折,改编权和电影的拍摄权终于落在了著名导演谢晋的手中。古华的家乡在一个典型的湖南乡村,谢晋力求展现最真实的地域感和时代感。摄制组冒着酷暑驱车在湖南南部、西部、北部梳篦式地寻找外景地。在长达两个月寻找后,他们最终把影片的拍摄地确定在湘西永顺县王村镇。   影片结尾,剧中人物王秋赦以疯癫的状态,每天在街上游荡,凄凉地喊着“阶级斗争,一抓就灵”,那个可悲时代的尾音一直回荡在观众耳边。   本来籍籍无名的湖南王村,通过这部电影开始走入全国观众的视野。这是怎样一座古村落,又如何在无数湖南古镇中脱颖而出,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心中自然会有答案。   铜柱撰写的王村历史   王村,就是后来的芙蓉镇,顾名思义,这里聚集居住的是王姓族人。据永顺《王氏族谱》记载,王氏祖上因避秦乱来楚国,沿沅水驶入酉水,来到今天的王村,看到这里“天地豁然开朗,深山修竹之间,山环水聚之地,鸟兽见人不惊,山花自开自落”,十分喜欢,于是结草为庐,栖息此地。王公定居后,与当地土家族居民和谐相处,并教会他们礼仪农耕等,当地土家族人便尊其为头人,从而世代繁衍,得名王村镇。   王村民俗博物馆中,有一件镇馆之宝,这根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史彭士愁分疆界所立的溪州铜柱,书写了这里最早的确切历史。   王村古称溪州,靠近酉水,酉水被称为“五溪”之一。五代十国时,土司在王村等地自封为王,扼守酉水流域,与官方踞河对峙叫嚣,声势浩大。早在东汉年间,朝廷数次征剿五溪不下,不得不起用骁勇善战的大将马援驰奔湘西征讨。战功累累的马大将军进五溪之后,面对这里地势之险,不禁倒吸了几口凉气,他在《五溪行》中写下“滔滔五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的句子。马援心知此行凶多吉少,在五溪恐难伏波,遂命部下抬棺随行,壮士赴难,还写下“何必马革裹尸还”的遗嘱。   战争的结果果然不出所料,马援战死五溪,此后五溪便成了官方的心腹大患。随着隶属楚国的溪州日益强盛,土司继承人、刺史彭士愁与自称马援后代的楚王马希范之间的摩擦也日渐剧烈,战争终于爆发。   彭士愁承袭爵位,统辖溪州,自充靖边都誓主。这场旷日持久,规模巨大的“溪州大战”,使方圆几十里硝烟弥漫,结果双方都没有占到上风,土司退守王村高地,楚军舟楫劳顿。无奈,朝野之间只好以酉水为界,盟约立誓,世代永不宣战,并立铜柱铭之。   溪州之战,土司没捞到什么便宜,但由此确立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溪州自此进入了八百年之久的和平与繁荣时期,战争的中心王村,也在地方志中被大书一笔。   这根原本立于会溪、重达5000斤铜柱成为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土家族视其为神物。铜柱高一丈二尺,横截面为六心形、中空,内实钜钱,柱端覆盖铜顶,铭誓状于铜柱之上。宋天禧二年(1018 年) 重立时,又羼刻了一些土官衔名。清中叶,柱上铜顶被盗,沉于江心,柱内铜钱亦被盗尽。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永顺知府张曾扬建亭保护,不幸的是民国年间亭被毁。如今位于民俗馆的这根铜柱,精纯光润,柱体所镌颜及柳体阴文,虽历经千载风霜雪雨蚀磨,仍清晰如初。   王村因位于水陆要地,常遭受外来军队侵袭。1135年,彭士愁第八代孙彭福石将都府从王村迁至10公里以外的深山老林老司城。   古代水路商业中心   上世纪80年代,王村因为电影改名为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